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施琅大将军简介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顺治对此建议十分重视,传旨&ldo;此奏内事情关系重大,着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详察议奏。&rdo;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清廷下达《迁海令》,以保证《禁海令》的施行。《迁海令》亦称《迁界令》,是《禁海令》的扩大和补充,是更为严厉的政令,具体内容是:将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六省沿海及各岛屿的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居民官兵全部迁移到界线以内,在沿海一带形成一个无人区;沿海滨向内若干里界线由各地官兵划出,并严令军民人等不得私出境外,违者处斩。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令》开始实行,清政府勒令东南沿海五省滨海三十里的边民迁离故土,并沿内迁三十里处开挖两丈余深、两丈余宽的壕沟,临沟筑起四尺余厚、八尺余高的城墙,每五里设一个炮台、二个烟墩、三十里屯兵。秦汉时期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修筑在草原与田园之间的&ldo;长城&rdo;,如今修筑到了内陆与海洋之间。

---------------

扬帆启航郑氏收复台湾(5)

---------------

迁界要求三日为期,全部迁移,执行甚为严厉。由于郑成功军队的主要据点在福建,对清政府威胁最大,因而迁界令在福建以及与福建相邻的广东、浙江三省执行得最为严格。《台湾外纪》中载,朝廷的命令从传达之日起,以三日为限,必须全部拆迁,居住偏远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将行迁界,居住得近的人闻听消息也并不相信,然而刚过了两天,官兵即如狼似虎地前来驱赶,不少百姓来不及收拾任何财产,就被强行驱赶离家,那些督迁的官兵还乘机肆行掠夺。据清初&ldo;海外散人&rdo;所撰《榕城纪闻》记载,朝廷命令一下,大火烧了两个月,惨不可言。兴州、泉州和漳州三府尤其严重,所迁之民,全都失去生计,颠沛流离,号泣之声凄厉,背夫弃子、失父离妻的人间悲剧随处可见。福建总督范承漠承认,福建地区的绝大多数百姓维持生活的主要方法不是耕种土地,就是下海打鱼,自迁界以来,民田被废弃两万余顷,沿海之房屋化为废墟,出海捕鱼的工具悉数焚毁。老弱妇幼,因冻饿而死,曝尸于荒野者数不胜数,以至于老幼者填于沟壑,荒野中白骨累累。四处逃荒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其状惨然。

清廷的第二次迁界于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实施。两次迁界,给沿海诸省居民造成巨大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清政府实施海禁和迁界举措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利用这样一个隔离,对郑成功进行经济封锁,断绝海上贸易往来,阻塞大陆货物的出海渠道,使郑氏集团既不能获取大陆的商品和军用物资,又无法向沿海居民征收粮饷,坐困郑氏集团,令其不战而降。清政府实施的封锁措施确实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由于海上运输能力的限制,粮饷供应不能满足郑军需求,造成大批郑军降清或逃亡,同时也使郑军不得不加重台湾本土的赋税征敛,对台湾的经济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耗,客观上为清廷最后统一台湾创造了条件。但单纯的陆上封锁策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保证完全切断郑军的一切对外经济联系,更何况时间一长,其陆上封锁也会渐渐懈怠。连清政府官员也承认,驻守的官兵有时为了避免麻烦,对过境与郑军进行贸易交往的百姓,常常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二十余年的海禁迁界失大于得,弊大于利,这是由于在封锁策略和封锁措施两方面的失误造成的。在封锁策略上,清政府实行单纯的陆上封锁,没能以海上封锁相配合,因而作用有限。从封锁措施来看,清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禁海迁界,不考虑这些措施会给沿海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阶级本性决定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做好善后安置工作、减少民众生命财产损失,其后果是清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民心渐失。

有趣的是,清朝统治者对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历来是不厌其繁地张扬备至,惟独对于禁海迁界这个涉及东南各省、持续时间长达二十年的重大政策却很少记叙,连《清世祖实录》中也只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多少也可以看作是清廷的自省吧。

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清廷派出钦差大臣前往沿海各省监督《迁界令》的执行情况,出巡福建的钦差大臣是兵部尚书苏纳海。苏纳海,满洲正白旗人,曾任多尔衮的侍卫,参与过将《三国志》译成满文,深知用兵与用人之道。该大臣至闽后,福建即迁沿海居民入内地,离海三十里内的村社田宅尽皆废弃。据《襄壮公传》记载,苏纳海不仅监督实行《迁界令》,还巡视了驻闽的各清军部队,观看了施琅整练兵马的情况。同月的三十日,苏纳海回到京师,即上奏清廷,举荐施琅为总兵。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即擢用施琅署都督佥事、同安总兵官。《八旗通志》中也有类似记载:&ldo;兵部侍郎苏纳海至福建清海疆,奇琅,荐之朝。加都佥事,补同安总兵官。&rdo;苏纳海的举荐能迅速地得到清廷的准予,不仅是因为施琅有才干,也与当时清廷更加重视对郑军的招抚密切相关。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发布了《招抚郑成功部下建功来归诏》,诏书写道:郑成功部下之&ldo;伪官将士人等,只因陷溺既深,虐焰久锢,自揣罪重,即归正抒诚,恐难邀宽典,踌躇观望,情所必然。朕洞鉴隐衷,深为悃恻。兹特开一面,赦其既往之辜,予以功名之径。&rdo;并颁下奖赏标准:&ldo;凡伪官将士人等,有能将郑成功生擒来献或斩首来降,必定破格论功,锡封公侯;如不能擒斩郑成功,或擒其妻子,或各率所属伪官兵丁投诚,亦从优叙录,不吝高爵重赏。&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