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穿越火线手游死亡游乐场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语言寻根: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ldo;对仗&rdo;。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ldo;单词数&rdo;相等,其实质上是&ldo;音节&rdo;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ldo;car&rdo;与&ldo;jeep&rdo;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ldo;kǎchē&rdo;与&ldo;jipu&rdo;,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ldo;音节&rdo;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英文:(莎士比亚名言,按楹联形式排列)

thkgoodthoughts;

writegoodwords

中文:

构佳思;

写妙句。

英文&ldo;上、下联&rdo;单词数相等、词性相同、句式也相同,但音节不相等。读起来,因其无声调,上下联都是一个声音面貌,没有平仄相间带来的抑扬顿挫。至于书写上,&ldo;下联&rdo;比&ldo;上联&rdo;少了两个字母的位置,故全不对称。读者或许会想,能不能找出和写出一个英文对偶句,在单词数相等、词性相同、句式相同的基础上音节也相等,书写空间(字母数相等)也相等呢?不能说绝对不能,但因英文的音节、文字、语素不是三位一体的,实际操作起来只能是顾此失彼,即使莎翁这个对偶句,在英语中都是极其罕见的。而中文的&ldo;构佳思;写妙句&rdo;情况就不同了。你看,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式相对,音节相等,平仄基本相谐,书写起来则完全整齐对称。因此,英文&ldo;thkgoodthoughts;writegoodword&rdo;不是楹联,而中文&ldo;构佳思;写妙句。&rdo;则可称为楹联。

对仗之路: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殇。如&ldo;凿井而饮,耕田而食&rdo;、&ldo;日出而作,日入而息&rdo;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ldo;渺能视,跛能履。&rdo;(《履》卦&ldo;六三&rdo;)、&ldo;初登于天,后入于地。&rdo;(《明夷》卦&ldo;上六&rdo;)《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ldo;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rdo;(《系辞下传》)、&ldo;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rdo;(乾≈8226;文言传)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ldo;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rdo;。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各种对格的例句。如:&ldo;青青子衿,悠悠我心。&rdo;(《郑风≈8226;子衿》)、&ldo;山有扶苏,隰有荷花。&rdo;(《郑风≈8226;山有扶苏》)《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刘麟生曾说:&ldo;《道德经》中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rdo;(《中国骈文史》如:&ldo;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rdo;(八十一章)、&ldo;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rdo;(二十二章)再看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ldo;满招损,谦受益。&rdo;(《尚书≈8226;武成》)、&ldo;乘肥马,衣轻裘。&rdo;《论语≈8226;雍也》)、&ldo;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rdo;(《论语≈8226;述而》)等等。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ldo;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