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尽管他可能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做人和交友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曾国藩长于一般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善于因势利导,引其长而弃其短,主张以&ot;度&ot;容&ot;士&ot;,宽和得众,诚待天下,从而换得人才济济于一堂的大局面。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ot;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she来的,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ot;&ot;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ot;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噪人吗?&ot;曾国藩又只好低声默诵。但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大怒说:&ot;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ot;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就问他:&ot;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ot;那人说:&ot;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ot;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无事一般,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之一斑了。
曾国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之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
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好奇,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正色大言说:&ot;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
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ot;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ot;欺法&ot;,颇有道理,
不禁大喜,对他说:&ot;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ot;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ot;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ot;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
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ot;停下,不要追。&ot;兵卒退下回,曾国藩双手把须,说:&ot;人不忍欺,人不忍欺&ot;。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ot;现今捻军正很猖獗,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ot;此事在令人&ot;喷饭&ot;之余,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
第43节:第四章曾国藩的牵手之智(6)
清代有个叫钱大昕的人说得好:&ot;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ot;器量阔宏,使我们能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己缺点的正视,而且也是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关于曾国藩的宽和大度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人都参加朝考。当时的曾国藩身份已很显贵,有阅卷大臣的名望,索取刘的楷书,想事先认识他的字体,刘坚持不给。以后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当时捻军的势力正在兴旺,曾国藩负责分击,刘负责合围,以糙写的文稿,将要呈上,有入说:&ot;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ot;刘说:&ot;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以值得怕的呢!&ot;曾国藩看到了这个文稿,觉得这样是非常正确的。刘长佑知道后,对幕客说:&ot;涤翁(曾国藩)对于这个事能没有一点芥蒂,全是由于他做过圣贤的工夫才能达到的。&ot;
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僚。李鸿章就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为人处世处处大度为怀。当发现有人指出他犯有有关这方面的错误时,他便能立即改过不吝。
由于李鸿章身居重要位置很长时间,他的僚属都仰其鼻息,而政务又劳累过度,自然不免产生傲慢无理的地方。然而有指出其过错者,也能够深深的自责。一次某个下官进见他行
半跪的礼节,李鸿章抬着头,眼睛向上拈着胡髭,像没看见一样。等到进见的官员坐下,问有何事来见,回答说:&ot;听说中堂政务繁忙,身体不适,特来看望你的病情。&ot;李鸿章说:&ot;没
有的事,可能是外间的传闻吧。&ot;官员说过:&ot;不,以卑职所看到的,中堂可能是得了眼睛的疾病。&ot;李笑道:
&ot;这就更荒谬了。&ot;官员说:&ot;卑职刚才向中堂请安,中堂都没有看到,恐怕您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只是您自己反而没有觉察到吧。&ot;于是李鸿章向他举手谢过。
凡预谋大事之人,必应有自己的一套明理心思,但不管怎样,总不免要学会心随着群英之意,而口上则随广善大众。我们以宽和大度之态交友与处世,不但会自己博得了众多的支持和鼎力协助,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同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用真诚打动他人
曾国藩语录: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来天下之善,故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苟其有裨于吾,未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
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拿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知我的人,即使不一定投合我的心意,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与自己交往密切的人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资源,把他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把别人能力化为己用的人。而它做到这一点的秘密就在于以诚待人,用真诚来打动对方的心,虚心接受对方的意见,而不是虚与委蛇,这样就能使别人信任他,交到真正的朋友,吸引真正的人才,真正做成大事。
用真诚来打动别人,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然后加以改正,这一原则曾国藩在《答欧阳勋》的信中就充分表现了出来:&ot;春季承蒙惠赐,收到您寄来的信札及一首诗,情意深厚而且期许很高,有的不是我这浅陋之人所敢承当的。然而鉴于您教导我的一片心意,不敢不恭敬从命。由于我天资愚钝,无法凭自身求得振作、进步,常常借助外界的帮助来使自己不断向上、完善,因此一生对友谊一向珍视,谨慎而不敷衍。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拿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知我的人,即使不一定投合我的心意,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去年秋天和陈家二位兄弟见面,我们一起讨论争辩,其中有十分之六七的观点和我不一致,但我心里还是十分器重他们,认为他们确实是当今出类拔萃的人物,其见解虽不完全合乎大道,然而关键在于这些是他们自己悟到的,不像是一般读书人仅从读书、道听途说中得到的;其观点虽然不一定臻至炉火纯青毫无杂质,然而他们所批评的切合实际,完全可以匡正我的不足、欠缺。至于说到我们彼此之间的情投意合,又别有微妙唯言的默契。离别之后惟独经常思念他们,觉得像这样的人实在是朋友中不可缺少的,丝毫不敢以私心偏见掺杂其中。平时我之所以不断勉励自己,并且大体上还能相信自己,原因就在于此。&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