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易中天品三国央视网 > 第70章(第1页)

第70章(第1页)

这个就是张作耀先生总结出来的四个原因,我可以把它总结为十二个字,就是&ldo;不吉利,想报恩,难改口,不合算&rdo;。但是我私下里以为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曹操自惭形秽,他形象不好,长得太差了,个子又矮,估计脸蛋也不怎么样。这个现在听起来很可笑,有人要攻击我说又信口开河了,其实要知道一点历史的人就知道,那个时候是确实很重形象的,如果一个人形象太差了当皇帝,下面就会议论,议论的话叫做&ldo;望之不似人君&rdo;,看上去不像,这恐怕也是个原因。

所以建安二十四年,据《三国志&iddot;武帝纪》裴松之引《魏略》这本书的记载,说这一年孙权上了一封劝进表,劝曹操当皇帝。那么曹操把孙权的这封信拿来给左右看了一下,说了这么一句话,说这小子是放肆地把我放在炉子上烤。

*曹操已经是享受了皇帝的待遇,拥有了皇帝的权力,只是没有皇帝的名分,孙权的劝进表应该说并不是空穴来风。但曹操却认为孙权这是不怀好意,没安什么好心,是要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曹操为什么要这么说?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易中天先生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所以我认为,曹操的真实的想法,恐怕最后是采取了这样的一个态度‐‐&ldo;听天由命&rdo;。就是说,他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做个周文王,这句话也未必就是确确实实地暗示他的儿子代汉自立;而是说如果真的天命在我这,那你就去代,如果天命不眷顾我,你就别代,你就继续做你的魏王,做你的丞相,我们只要掌握政权就行了。他是这样的一种两手的打算,是听天由命。但是,该做的事儿必须做,步子一步都不能停下来,所以才有了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或者说这一系列的得寸进尺。先是&ldo;如萧何故事&rdo;,然后是&ldo;封魏公&rdo;,然后&ldo;晋魏王&rdo;,然后享受皇帝的一切礼遇待遇,一步都不停。

那么这一系列的行动或者说活动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ldo;封魏公&rdo;,这是个转折点。为什么是一个转折点呢?表面上看起来,封公和封侯只是在爵位上升了一级,因为诸侯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但是你要知道汉代这个时候,公爵和侯爵它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侯爵它最多有封邑、有封地,而公爵可以独立建国,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家,他可以建宗庙和社稷。事实上曹操封了魏公以后也建了宗庙和社稷,在魏郡。社稷是什么呢?社稷就是社坛和稷坛,社坛是祭祀土地神的,稷坛是祭祀五谷神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我们先民认为谁掌握了土地和粮食,谁就掌握了一个国家,就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所以社稷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一个家族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国家的话,那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庙、建社稷坛,叫做建庙立国;如果要消灭一个国家的话,那么打进它的首都以后一定要把它的宗庙和社稷坛给它毁了,叫做毁庙灭国。那么曹操封了魏公以后,在邺城建立他魏国的宗庙和社稷,就表明他已经建立了一个独立公国。我们现在还不能叫它独立王国,因为曹操是公爵嘛,独立公国。

那么这样一个建议是谁提出来的呢?是董昭提出来的。那么这是董昭的创意,还是曹操的授意呢?我们现在搞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是曹操想做的事情。曹操在此以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三件事情:一个是扩地,就是把他的封地由十五个城变成了三十个城;第二件事情叫做并州,就是把天下的十四州并成了九州,并成了九州以后,并州、幽州、司州的四个郡归了他冀州,就是曹操把地盘扩大了;第三个就是造舆论。那么造舆论呢,那当然用不着曹操自己动手,也用不着自己动口,有的是人帮他造,比方说董昭啊。那么董昭这个人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们注意曹操迎奉天子到许县,就是董昭的主意。董昭在三国史上只算一个次要人物,但是每次都出现在关键时刻。那么董昭就大造舆论,然后群臣联名上书给皇帝,请求给曹操封为魏公。于是皇帝就派一个叫郗虑的人,郗虑当时官职是御史大夫,也就是副总理兼监察部部长这么一个职务,持节策命,封曹操为魏公,同时担任大汉王朝的丞相,同时还兼任冀州牧。就是他的面子越来越大,实惠全部都保留了,这当然是曹操想要的事情了。

但是曹操要作秀,三让。策命来了以后曹操马上上表,说这个待遇是只有周公才能享受的啊,我曹操怎么敢当呢?不敢当,不敢当。于是,以荀攸为首的三十多个人就写信给曹操说,曹公啊,你怎么不敢当呢?敢当,敢当!您老人家的功劳比周公大多了,我们都是熟读历史的人,我们知道历史上找不到比你功劳更大的人,请你一定要当魏公。曹操说,那这样的话,那不好意思我就接受这些封地,魏公这个称号我是绝对不敢当的。那么荀攸他们又写信去说了,说曹公这样做就不好了嘛,对不对,给你加封这个公爵,这是皇上的意思嘛,也是我们文武百官的意思嘛,你这样推三推四的,那就不够意思了嘛。为了给皇上面子,也给我们一点面子,委屈您老人家,就当个魏公吧!恶心啊,真是不慡,也不像曹操的为人,但是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规矩,这是惯例,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如果你不让三回,马上就接过来,你看吧,马上就有人骂他厚颜无耻,你都不让一让,你就当之无愧了?

何况,曹操封魏公,他还有一条叫&ldo;加九锡&rdo;,九锡就是九种特殊的待遇,一般加了九锡以后就离篡位差不太多了。加九锡、建宗庙、建社稷,这件事情认真说起来,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它就是篡位的一种征兆。事实上,除了荀攸、董昭这些人劝进以外,反对派也还是大有人在的。尤其是让曹操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和他关系最密切,最受他尊重,而且一直跟着他,既为他出谋划策,又为他出生入死的人,就相当于曹操集团的诸葛亮的这样一个地位和作用的这个人,表示了反对。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反对?他反对了以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集‐‐进退失据。

第二十七集进退失据

在曹操集团众多的谋士中,有一个重要的谋士荀彧,他的地位相当于刘备集团的诸葛亮。二十年来,他为曹操看家护院,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最后,却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说法,那么到底荀彧是怎么死的?他的死与曹操有关系吗?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进退失据。

在上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曹操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获得了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地位。而且由于他大权独揽,所以他比皇帝还要皇帝,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曹操已经是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在一个关键的时刻,曹操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也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在曹操多年的征战中,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然而却在曹操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ldo;进退失据&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