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百度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这些在中国因其科学知识或技能而被接纳的外国人只能使皇帝更加相信他的国家不需要国外新带来的东西。难道不是耶稣会士先为明朝铸造大炮来抵抗满人,后来又为满人铸造大炮来消灭忠于明朝的残余分子的吗?既然一些外国学者不停地为天朝帝国的最高荣誉提供无偿服务,那乾隆皇帝又为什么要对英国使团的要求作出哪怕是点滴的让步呢?难道不是英国人把两名期待有幸能为天朝效劳的遣使会士一直带到天津的吗?

马戛尔尼获悉派往热河工作的传教士在英使来京之际都按中国品位制得到晋升:这是敬重英国使团的一种方式。我们从8月19日一封朝廷信件中得知,索德超和安国宁被提为蓝宝石顶戴三品官。贺清泰、潘廷璋和德天赐他们3人被提为砗磲顶戴六品官。

索德超的晋升使马戛尔尼感到不安。看看这位钦天监监正的面孔,马戛尔尼相信对此人情况的描绘是真的:此人平庸,除了本国人外,他嫉妒所有其他的欧洲人。但马戛尔尼找到了应付办法。他对那个应该给他当翻译的人先用英语说一遍,然后又用法语说一遍,索德超在窘困的中国人面前一声不吭地站着。索德超在公共场合充分暴露了他的无能。这位葡萄牙人为此恼羞成怒。&ot;由于无法掩饰他所受到的侮辱,他当即把他对英国人的所有不好看法都告诉了旁边一个意大利传教士。他们俩是用拉丁语交谈的,所以他很可能以为我听不懂。不过,即使他一句也不说,他的态度就足以让人猜出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我正在跟钦差大臣说我希望能重返北京时,索德超便放肆地表示反对。其他的传教士对他这种行为都显得十分吃惊。&ot;

马戛尔尼最后给了这葡萄牙人一箭:他让一个法国人转告索德超,说由于他本人不懂葡语,不得不谢绝他的效劳,他对此感到十分惋惜。

拉丁语问题

理由是离奇的:马戛尔尼和他的同伴既不用英文,也不用法文,而用拉丁文讲话,&ot;李子&ot;神父才能为他们译成中文。因而他们以不懂葡语为理由回绝索德超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那时任何有文化的人都会讲西塞罗的语言。

马戛尔尼假装除了法语外不会别的外语,这就给法国人一种事实上的特权。为什么呢?那时,法语确实是国际语言:同盟军首领们在讨论同法国交战的作战计划时用的语言就是法语……再说,马戛尔尼那时已不怕法国人了。正当英国为澳门而嫉妒的时候,法国由于国内动乱而退出了远东地区。荷兰公司驻广州代理人文谱兰不是公开说&ot;法国在中国等于零[原文如此]&ot;了吗?

此外,法国革命切断了传教士和法国的一切联系。人们可以相信他们对反宗教的共和国是持敌视态度的:由于他们的处境不佳,因此可以争取他们做盟军。

在索德超去热河之前,英国人就绝对不能讲拉丁语。无论是马戛尔尼还是斯当东都只字不提这条禁令,但丁维提由于被这条禁令激怒而披露了出来。那时,大多数科学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的,因此怎么能设想一个真正的学者不懂拉丁文呢?&ot;人们难以想像为什么不能讲拉丁文。&ot;有一位传教士问吉兰大夫:&ot;tuloerislate,doe?&ot;这位医生用蹩脚的英语回答说:&ot;知识渊博的先生拉丁语不说。&ot;&ot;企图让人相信使团不会拉丁语,这有损于我们的尊严,也不符合事实。&ot;乔治爵士写信到圆明园,不准丁维提博士在葡萄牙人和一个名叫德天赐的意大利人面前说拉丁语。此信落到这个德天赐的手里,德天赐把信交给天文学家时,对信封上写的拉丁文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fiatresponsio--&ot;请回信&ot;。

最后,这个骗人的把戏还是结束了。使团接受了德天赐作翻译。不过,他只是帮助英国专家和中国工人之间的交谈,而且是用拉丁语即&ot;几天前,他们还说是不懂的这种语言&ot;作为中介。不过,马戛尔尼已经赢了:他保留&ot;李子先生&ot;和小斯当东作翻译。

他们的翻译不够准确,因此马戛尔尼以为他已经摆脱了最令人讨厌的徵瑞。当时王和乔通知大学士金简要来。金简是&ot;皇帝的堂亲&ot;,据说由他负责接待英国使团。

事实上,金简并不顶替脾气暴躁的钦差大臣。他并不是&ot;大学士&ot;,只是工部尚书而已。而所谓的皇帝&ot;堂亲&ot;,事实是他的姊姊曾是乾隆无数妃子中的一个。他甚至还不是满族人,而是朝鲜人。他奉命组织英国使团在京的接待工作,但他是和工部侍郎伊龄阿、钦差大臣徵瑞共同负责的。从此,他们3个人一起领导接待组。不过,档案材料表明,这两位工部官员并不热心于同徵瑞争夺陪同使团的危险任务。

皇帝从热河向这3位大臣提出许多问题。他不相信天文仪器不能运到他那里;他也不相信这些天文仪器给他看过之后就不能再拆开。他在8月16日就命令向圆明园派遣&ot;好手匠人数名帮同该国匠役即在殿内安装,留心学习,以便将来仿照装卸&ot;。徵瑞单独一人给朝廷写奏折,皇帝不明白为什么这奏折没有另外两人的签字;所有这些反常的做法只能引起天子的不满。后来这两位受责备的工部官员也给皇帝写了奏折。皇帝在关于那些应该观察并模仿欧洲人操作的中国工匠的那句话边上用朱笔作了批示。从这批示中可以看出皇帝很不耐烦:&ot;尽心体会必尽得其装卸收拾方法。&o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