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使在8月5日离船上岸时,他受到19响礼炮和三喊&ot;乌啦&ot;的欢迎,而水手们则受到了委屈,因为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却无缘&ot;一睹中国著名首都的风采&ot;。
有两人因为必须呆在船上而特别感到遗憾。他们就是安纳神父与拉弥额特神父。俩人是从澳门上的船,中国官员不准他们上岸。想靠外藩使节到宫内为皇帝当差是不行的。因此,他们必须返回澳门,向两广总督申请入境。这是不可变更的程序,即使为了取悦于一个大国使团,这程序也不能更改。
第十二章 &ldo;对你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rdo;
(1793年8月5日-7日)
礼品一搬运完就开始上行李、兵卒和仆人。船上拥挤不堪。这种帆船由于吃水浅所以可一直升到大沽。马戛尔尼及其随行人员很高兴能乘3艘英国船靠岸--这是3艘最轻型的船:&ot;豺狼&ot;号、&ot;克拉伦斯&ot;号和&ot;勉励&ot;号。
8月5日,小船队进入白河口。船队四周有许许多多的小船,河滩边也站满了人群,对此英国人不胜惊讶。&ot;河岸两边有许多草顶泥屋,和汉普郡的茅屋十分相似。&ot;&ot;孩子们几乎都赤裸着身子,个个长得漂亮,&ot;成年人&ot;长得健壮,尽管吃肉很少&ot;。这种饮食上迫不得已的节制反而有利于健康。马戛尔尼对此很想不通,他的同伴说他之所以&ot;因痛风而行动不便&ot;,原因就是他&ot;好吃&ot;。
马戛尔尼勋爵的视线尤其被妇女所吸引。&ot;一些年轻女子沿着河岸轻快地奔跑着:她们的脚都完好无损。听人介绍说,女子缠足的习俗在北方各省比其它地方较为少见。女子的头发粗黑,编成发辫后用一根束发针束在头顶上。&ot;英使被所见的情景迷住了,一股意外的激情涌上心头。&ot;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米兰达的惊叹赞词:&39;观此芸芸之众生兮,叹造物之神奇!&39;&ot;
马戛尔尼忘却了普洛斯彼罗对公主所提出的清醒警告:&ot;对你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ot;他像那自以为终于抵达中国的克里斯托弗&iddot;哥伦布那么兴高采烈。他开创了一次出色的航行。&ot;我的兵士被带到岸上。他们个个喜形于色。王和乔走来邀请我们出席一个宴会。由于我感到疲乏,所以婉言谢绝了,并又向上游航行了一海里,一直开到那艘供我使用的游艇才停下。这艘游艇将载我开往离北京12英里的通州。游艇宽敞、整洁、舒适。在那里我又见到王与乔,他们是来欢迎我的。&ot;马戛尔尼以为使团的每个成员都会受到同样的接待:&ot;使团的其他所有绅士似乎都受到了同样的关照。&ot;
此话说得早了点。&ot;天文学家&ot;丁维提的回忆可不太美好了。他只能在船上的一条长凳上过夜。他感到非常不适,所以&ot;跑到甲板上,靠在一捆绳缆上试图睡一会儿&ot;。
无论在帝王中国还是在人民中国,代表团的团长、&ot;贵宾&ot;都受到体贴入微的照料。与此相反,其他的人就只得承受粗俗简单的接待。中国社会过去是,至今仍然是等级森严的社会。
设施齐备,独缺一样
英国使团在大沽逗留了3天。所有的礼品、行李和人员都必须撤离原来乘坐的大帆船,改乘能续航至通州的小船。这就需要37条小船,浩浩荡荡,完全是一支船队。
使团成员有一百多名中国官员随行。英国人高兴地发现他们将要坐好几天小船去北京,特别是还要坐这些小船从北京返回。现在他们坐船进入中国错综复杂又非常广阔的内河航运网。亚当&iddot;斯密对此赞不绝口:&ot;在中国,多种多样的内河航运手段使搬
运工作大大减轻,而且还降低了制成品的价格。&ot;这位英国经济学家之所以那么称赞&ot;中国模式&ot;,是因为英国人正是在18世纪70年代才通过运河把各个工业基地联系起来,填补了与中国近千年的差距。
按照他们对舒适的标准,这些游艇比起以前见到的简陋的帆船要好得多。英国绅士们在舱里有6个舱室,另外还有两个作厨房用,一个作饭厅用。&ot;挂在窗上的透明丝质窗帘随风飘扬。&ot;木船漆的是&ot;黄漆,无论从光泽还是从细腻程度看,这种漆的质量都远远超过欧洲的各种油漆&ot;。但赫脱南悄悄地指出一点遗憾之处:&ot;船上一切都很方便,唯独缺少我们欧洲人认为最主要的设施。&ot;这个缺陷长期存在。
好几名高级官员过来告诉马戛尔尼说,受皇帝派遣来迎接他的直隶总督刚刚从离京100英里外的保定来到。8月6日那天早晨8点,特使、乔治爵士、小托马斯和翻译&ot;李子先生&ot;坐上轿子。这种轿子是&ot;竹子做的,上面铺着缎子。每项轿子由四个壮汉抬着,两个在前面,两个在后面。&ot;
威严从容的大臣
他们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来到海神庙。&ot;那是高官显宦公务旅行时下榻的行宫&ot;,总督就在这里宿营。
海神庙的栅栏前有几座饰有小旗的帐篷。好几队士兵,手持军刀;一些骑兵背着弓箭,但都不带火器,总督在庙门前友好地迎接4名客人,他请他们进入一间很大的客厅。很快,这间大厅就挤满了总督的随行人员。
照例是喝茶,&ot;问我们身体如何&ot;,&ot;皇上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满意,并希望尽早与我们见面&ot;……大家终于开始谈论正事了:&ot;wenowentereduponthebess&ot;马戛尔尼的急切心情十分明显。但不先说些空洞无益的恭维话,正事就没法谈。直到今天,这种习俗仍使许许多多西方商人感到恼火,因为他们的日程很紧,有时在飞机起飞前几分钟才签上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