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即8月31日,马戛尔尼终于见到了这位写信迷。梁栋材为不能早一点来看他而表示歉意,但他把这归咎于&ot;钦差大臣的嫉妒&ot;:&ot;他受不了我关于英国伟大以及它对中国很重要这一看法。&ot;马戛尔尼承认这个神父消息很灵通。但貌恭必诈,难道不是吗?他最后离开话题说:&ot;我将安心地留在这里,因为我深信阁下不会在热河谈判。&ot;马戛尔尼心想:&ot;如果不在热河谈判,那我去那儿干什么呢?&ot;
马戛尔尼准备乘坐四轮旅行马车去热河。这辆旧马车&ot;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画下了车子的图像&ot;。但是,&ot;尽管马车十分舒适,工艺精良,但车身颜色黯淡,因此样子不好看。&ot;中国人喜欢鲜艳的色彩,他们不明白&ot;英使竟会坐颜色这么黯淡的马车&ot;。这又是一个误会。
在分发去热河行宫穿的礼服时,人们打开一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镶有金色饰带的绿呢礼服。&ot;这些衣服都是已经穿过的,甚至经常有人穿。&ot;拉吕泽尔纳先生的名片还缝在礼服的衬里上。拉吕泽尔纳先生曾在1788年至1791年期间出任法国驻伦敦大使。&ot;这些衣服根本不适合一个在华的外国使团穿。&ot;英国人用幽默的态度看待这件事。&ot;中国人对我们穿上这样的礼服可能发现不了有什么可笑之处:可在我们之间,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ot;
然而,使团的画家亚历山大在一位头戴蓝顶的官吏陪同下去圆明园取一张天体运行仪的图纸。&ot;路上,我们迎面与一位亲王的队伍相遇。按照中国礼仪,必须给亲王让路。我的陪同试图说服我在这位皇族成员过来时下跪叩首。这位令人敬畏的老爷见我明确拒绝行这种礼时似乎乐了。&ot;天真的亚历山大有很浓厚的英国意识。他一刻也不会想到微笑里也会充满了对他&ot;野蛮表现&ot;的谴责。
野战炮将不出征
敦达斯和马戛尔尼原先不顾东印度公司的警告,坚持要把速射炮列入给皇帝的礼品单中:&ot;听说要介绍一些中国人无法仿造,而且他们会知道是无法抵御的武器,我们对此感到某种忧虑。在中国,火器从来就是招惹麻烦的东西。&ot;英国政府和特使不听这些谨慎的劝告。难道是想把野战炮同韦奇伍德瓷器和兰开夏呢料一起卖给中国吗?还是想炫耀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呢?
使团的武器装备使钦差大臣感到不安:&ot;此人原先强调要把全部礼品都运到热河,现借口皇帝不久就要回北京,要求不把野战炮运到热河。他还要求把火药桶全部交给他。&ot;早在1757年,中国就曾发布过一项告示,绝对禁止外国人在华携带火器。规章制度总还是规章制度。
9月1日,徵瑞写信给他的主人:&ot;明天早晨,奴才将带贡使离开京师。到热河后,即10天后,他就可觐见皇上。&ot;
金简来看望马戛尔尼,预祝旅途顺利。他告诉马戛尔尼,皇帝十分赞赏马戛尔尼所采取的措施,即&ot;让在舟山的&39;狮子&39;号上病员隔离扎营,不让水手们到处乱走。&ot;朝廷已发出命令,高厄可以&ot;随时起航出发&ot;。
马戛尔尼似乎没有发现中国人最关心的是在他们的同胞周围建立一条防疫隔离带。皇帝祝他们&ot;一路顺风&ot;,意思是说:&ot;这下可轻松啦。&ot;这样,少了600个需要提供大量肉食的饭桶,也是少了需要监视的600个间谍。
第三部分 傲慢对自负,在皇帝的庇荫下
(1793年9月2日-10月6日)
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总是习惯和差不多在起支配作用。这样一来,人们得到的印象是生活在一种模糊而把握不定的环境之中。
德日进
我们由于各自的皇位而似兄弟。如果一种兄弟般的情谊永远建立在我们之间,我们会极为愉快。
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
外国人的话里没有真话。
《方士秘录,马雅诗篇》
第三十章 长城路上(1793年9月2日-5日)
9月2日星期一,凌晨一点,鼓声震天。&ot;我们的寝具统统装上了车。在一支强大的马队护送下我们离开了住处。&ot;出城花了4小时,因为尽管时间很早,沿路还是挤满了人。&ot;7时,我们出了北京城,来到富饶、精耕细作的郊区行走。&ot;
马戛尔尼和小斯当东乘坐马车。斯当东的父亲因痛风发作,故坐轿而行。70名随行人员中有40人是军人,分别骑马或乘车,由200名中国挑夫运送礼品和行李。随马戛尔尼来中国的人员中有21人被留在北京。画家亚历山大因此而十分气恼:&ot;只离长城--这人类的奇迹,智慧的见证--50英里了,却不得而见,乃是这次旅行中最最扫兴的事了。当使节团走过风景如画的地带,却把画家们强行关在北京,这简直不可思议!&ot;
车队行走了25英里之后停了下来,此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使团一行在一座花园附近的皇帝行宫南雪轩安顿下来。他们只能在这处欣赏皇宫,因为他们只住其中的一座楼。官员越来越多。王大人和乔大人坐上了特使从英国带来的马车。他们对&ot;马车的灵巧,对玻璃窗和百叶窗可随意开闭,赞美不止&ot;。食品和饮料都&ot;存放在密封的容器里&ot;。一路上由人挑着,供使节团人员用餐。&ot;晚饭时,招待我们饮用当地的一种略带苦味的酒和一种用米和黍类酿成的酒。后者酷似我们的刺柏子酒。&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