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略一沉吟,缓缓说道:&ldo;如今,本太孙初秉国政,却对民间百姓的疾苦几无所知,因此,本太孙决定亲自领军,借此兵临渤海的时机,体察我大唐的民风民情,俾使本太孙以后所下的政令少些失过之处!&rdo;我此语一出,殿中群臣不可置信地骇然相视。
稍稍平息了震惊中的心神,右相陈希烈首先谏道:&ldo;殿下万万不可,有道是&lso;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rso;,况乎皇太孙之尊的殿下!所谓&lso;兵凶战危&rso;,兼之此去渤海遥遥珂珂,前途不可预知。要知殿下一人之身却担万千人之福,怎可轻涉于凶险之地,望殿下三思!&rdo;
我正待有所言语,附马都尉杨洄也出班言道:&ldo;右相大人所言极是,殿下自可升殿勤政,遥控天下!何必累身险地?况且,圣上对殿下圣望殷殷,殿下若东去渤海,谁来主政问事?难道还要再扰圣上的清静吗?微臣虽是职司卑小,却也愿领兵东进,(奇书网整理提供)为殿下略解烦忧!&rdo;姑夫杨洄所任的驸马都尉,正是从第五品下阶的武官,虽然只有尚公主者授之,但杨洄也确实是武将出身,所以,为了阻止我东进渤海的打算,姑夫杨洄如此出言。
一时间群臣纷纷谏言,试图阻止我领军东进。而我顾虑安禄山的心思,又不能当着所有朝臣的面说出来,我思量再三,轻咳一声,止住大臣的劝谏,接着我温声言道:&ldo;自本太孙理政以来,肃吏治,行新税,纳贤士,裁兵员,既要官办茶坊,又想置设织造,这本是励精图治之意,然而,政令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所谓&lso;失之毫厘,差之千里&rso;,政令到底合不合时宜,也不能有如盲人摸象,空言猜测!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存在,所得到的效果,终究会适得其反,很可能使民不聊生!其实,本太孙以为渤海之患,不过是一小疥而已,政令之偏正,却是涉及整个大唐千千万万臣民福祉的大事!因此,本太孙才决定借着兵行渤海之机,体察各地的民风民情!而所谓的兵凶战危,相信众卿都已知道本太孙所指挥的姚州之战,难道本太孙的文韬武略不能让众卿放心吗?至于朝堂国事,圣上仍然坐镇宫中便是,所有政务可依职司而行,尽托与左右二相即可!至于门下省事务,因李长源远行苏、杭,其职责暂由户部尚书杜卿兼理!如此一来,众卿复有何言?&rdo;我这一番话到这个份上,殿下群臣也只有遵领上谕了。这不只是我言之有理,最主要的还有二个原因:一是,我刚刚铲除李杨二佞,正肃整吏治!一般大臣惟恐引火烧身不敢多言;二是,自我出世以来,所行所为特别是姚州大捷,世所共知,久而久之,在他们心里面不自觉地造成了祟拜和信服的心理。
第一百七十九章兵发渤海(中)
当下我打铁趁热地说道:&ldo;此事既成定论,天策府司马郭子仪听旨!&rdo;郭子仪大步出班,躬身见礼,沉声应道:&ldo;臣在!&rdo;要知道郭子仪现在年已五十余,胸怀百万甲兵,却一无伸展之机,如今得知有机会带兵出战,可一展胸中所学,豪情勃发之下精神更是抖擞。
我当出下令旨道:&ldo;郭卿速速抽调六万两京兵马,着金吾将军白孝德掌长安卫戍,天策府左卫将吴东生掌洛阳卫戍,其余天策府所属臣僚,全部随本太孙兵发渤海,于明晨辰时初刻(七点)起兵出发!&rdo;郭子仪凛遵号令而退!我双目灼灼地一扫殿中群臣,沉声说道:&ldo;本太孙此去渤海时日难以定断,惟望众卿各安本职,公体国事,尽心政务!&rdo;殿中群臣山呼以应。我再详尽地布置了各司的职责,便宣布罢议退殿。
回至靖安堂,我交代陈靖准备车马,要入宫面圣。我临去渤海之前,必须向玄宗皇帝辞行别,面陈情况。当我步入兴庆宫的时候,心中感慨丛生,近日我既忙于理事问政,又要娶&ldo;妻&rdo;纳&ldo;妾&rdo;,着实地繁忙。此地还是处置杨国忠后,玄宗皇帝召我问话时来的呢!我那里尽过多少身为长孙的孝道!
思量之间,兴庆宫执事董鹏轻步上前,恭声言道:&ldo;奴婢拜见殿下,圣上正在勤政楼中,殿下且请随奴婢前往晋见!&rdo;我点了点头,让他于前带路。
入得勤政楼,依如我所料想,玄宗皇帝正立于二妃之间。在高力士的陪侍下取乐消遣。不过,他老人家消遣的项目我却没有猜对‐‐他老人家竟然是在作画!我从来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作画。
高力士当即躬身见礼道:&ldo;奴婢拜见太孙殿下!&rdo;我依如往时地尊他一声&ldo;高将军&rdo;,令他免了礼数。玄宗皇帝见及我的到来,异常地高兴。一收画笔,呵呵轻笑着打趣道:&ldo;大郎这个奇才到了,朕可不敢献丑了!&rdo;语中既有老年人对儿孙的慈爱,又含有孩子似的童真。而杨美女媚目暗带幽怨地瞟了我一眼。便转望别处,我却猜度不出来她是为什么如此。
江采苹美目一闪,口吐清音:&ldo;大郎政务繁忙,又兼新纳艳妃,怎么得了空闲?&rdo;语中一丝莫名的意味让我心里微微一怔,面上却展颜微笑说道:&ldo;梅妃娘娘如此说来。大郎倒有些惭愧了。这次正是有些要事要奏知圣上!&rdo;江采苹听到我的一声&ldo;梅妃娘娘&rdo;眼中神采略略一暗。言语中,我走到案几之前,凝目细瞧玄宗皇帝所作的画。
玄宗皇帝却略一整神色,语带激励地言道:&ldo;这很正常,想当年,朕初即皇帝之位,也是这么繁忙,虽说不必事必躬亲,却也须勤视政务,决断中枢。经过朕兢兢业业多年的努力。并在宋景、姚祟等到一干贤臣的辅佐下,才有了如今的欢歌盛世!&rdo;然后话锋一转,他老人家含笑问道:&ldo;大郎,依你看来朕作画的笔法尚可入目否?&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