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菊与刀最精辟的一句话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凡属美国人认为是为别人作出&ldo;牺牲&rdo;的事,在其它文化中都被看作是相互交换。它或者被看作是投资,以后会得到回报;或者是对以前受之于人的等值报偿。在这类国度里,甚至父子关系也是这样。父亲对儿子在幼年的照顾,儿子应在父亲的晚年或身后回报。每一件事务上的关系也都是一种民间契约,它往往要求保证对等,一方承担庇护的义务,另一方则承担服务的义务。只要对双方都有利,谁也不认为自己承担的义务是一种&ldo;牺牲&rdo;。

在日本,为他人服务,其背后的强制力当然也是相互的,既要求等量,也要求在等级关系上彼此承当相辅相成的责任。这样自我牺牲的道德地位与美国迥然不同。日本人对基督教传教士关于自我牺牲的说教总是特别反对。他们极力主张,有道德的人不应当把为别人服务看作是压抑自己。有位日本人对我说:&ldo;当我们做了你们称之为自我牺牲的事情时,我们则觉得是自己愿意做的,或者认为那样做是对的。我们绝不感到遗憾。不管我们实际上为别人作了多大牺牲,我们也不认为,这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或者认为应当受到回报。&rdo;象日本人那样以续密细致的相互义务作为核心来组织社会生活,当然不理会这里面有什么&ldo;自我牺牲&rdo;。他们要求自己履行极端的义务,而传统的关于相互义务的强制力,则阻碍他们持有&ldo;自我怜悯&rdo;和&ldo;自以为是&rdo;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个人主义竞争的国家中是极易出现的。

因此,美国人要想理解日本一般自我修养的习惯,就必须对美国的&ldo;自我训练&rdo;(selfdisciple)概念施行一番外科手术,把美国文化概念周围所缠绕的&ldo;自我牺牲&rdo;(self‐sacrifice)和&ldo;压抑&rdo;(frtration)赘生物割掉。在日本,一个人要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就要进行自我修养,就象打桥牌一样,毫不会意识到这种活动是&ldo;牺牲&rdo;。当然训练是严格的,但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刚生下来的婴儿虽然十分&ldo;幸福&rdo;,却没有&ldo;体验人生&rdo;的能力。只有经过精神训练(或称&ldo;自我修养&rdo;)才能生活得充裕,获得&ldo;体验人生&rdo;的能力。这种说法通常被译作&ldo;只有这样才能享受人生的乐趣&rdo;(onlyhecanenjoylife)。修养能锻炼丹田(自制力之所在),而使人生更加开阔。

日本培养&ldo;能力&rdo;的自我修养,其理由在于能改善他本人驾驭生活的能力。他们说,修养初期,人们也许感到难以忍受,但这种感觉不久就会消失,因为他终究会享受其中的乐趣,否则就会抛弃修养。徒弟要在商业上出色地发挥作用,少年要学习&ldo;柔道&rdo;,媳妇要学习适应婆婆的要求。在训练的最初阶段,不习惯于新要求的人想避开这种修养,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他们的父亲就会教训说:&ldo;你希望的是什么?要体会人生,就必须接受一些训练;如果放弃修养,今后肯定会不愉快。如果陷入这种处境而遭受社会上议论,我是不会袒护你的。&rdo;用他们常用的说法,修养就是磨掉&ldo;身上的锈&rso;。它会使人变成一把锋利的刀。这当然是他们所希望的。

日本人如此强调自我修养对自己有利,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道德律时常要求的极端行为不是真正的严重压抑、以及这种压抑不会导致攻击性的冲动。对这种区别,美国人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是能理解的。桥牌选手为了打好牌,绝不会抱怨必须作出的自我牺牲,绝不会把为了成为专家而花费的时间看成&ldo;压抑&rdo;。尽管如此,医生们说,在下大注赌钱或争夺冠军赛时,精力高度集中与胃溃疡及身体过度紧张是有关联的。日本人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不过,由于相互义务观念的强制力以及人们坚信自我修养对自己有利,致使日本人容易接受许多美国人难以忍受的行为。他们远比美国人更加注意力能胜任的行为,而不为自己找借口,也不象我们那样经常把生活的不满归咎于别人。他们也不会由于没有得到美国人所谓的平均幸福(averahappess)而常常沉湎于自怜。他们已被训练得比美国人更加注意自己&ldo;身上的锈&rdo;。

&ldo;圆熟&rdo;是比培养&ldo;能力&rdo;更高的自我修养境界。这类修养的技巧,西方人只靠阅读日本人所写的有关著作是不大容易懂的,而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西方学者又往往不太重视它。他们有时称之为&ldo;怪癖&rdo;。一位法国学者在著作中认为完全是&ldo;无视常识&rdo;,说最讲究修养的教派‐‐禅宗是&ldo;集严肃的荒谬之大成&rdo;。可是,日本人企图通过这种技巧所要达到的目标却绝非不可理解。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阐明日本人的精神驾驭术。

日语中有一系列词汇表达自我修养达到&ldo;圆熟&rdo;者的精神境界。这些词汇有些用于演员,有些用于宗教信徒,有些用于剑术家,有些用于演说家、画家以及茶道宗师。它们一般都有同样的含义。我仅举其中的一个词:&ldo;无我&rdo;。这是禅宗用语,在上流阶层中很流行。它所表达的&ldo;圆熟&rdo;境界是指在意志与行动之间&ldo;毫无障碍,纤发悉除&rdo;的体验。不管它是世俗的经验,还是宗教的经验,犹如电流从阳极放出,直接流入阴极。没有达到圆熟境界的人,在意志与行动之间则仿佛有一块绝缘板。日本人把这个障碍称作&ldo;观我&rdo;、&ldo;妨我&rdo;。经过特别训练消除了这种障碍之后,&ldo;圆熟&rdo;者就完全意识不到&ldo;我正在做什么&rdo;,好象电流在电路中自由流动,不需用力。这种境界就是&ldo;一点&rdo;(0ne‐poted),行为与行为者内心所描写的形象完全一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