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追寻失落的圆明园第七章 > 第31章(第1页)

第31章(第1页)

8月24日的清早,由总管内务府大臣金简给这些宾客安排参观圆明园内的正大光明殿。马戛尔尼卫队的一名士兵何姆斯(sauelhols)描述圆明园内包含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优雅小建筑。乾隆为了表示对使节团的关心,他又指示其宠臣,也就是已经成为帝国官场明星的和(1714‐1799)来照顾这些外国人。根据金简和伊龄向朝廷的奏报,给英国人留宿的地方完全打扫干净,粮食供应充足,以及有军队守护,保障安全。他们表示,这些外国人对宽敞舒适的住处和充足的食物供应都是感到满意的。

斯丹敦也记录了大使马戛尔尼和随员的状况。斯丹敦形容房间都很气派,并不马虎,有些房间用山水画来作装饰。遗憾的是这座客馆显因&ldo;久无人居住,而年久失修&rdo;。另外,那些守护客人的卫兵,让这些英国人感觉有意限制他们走出这座华丽庭园的自由,他们甚至视之为一种侮辱,并有&ldo;遭到软禁&rdo;的感觉。尽管食物都很可口,特别是中国北方的面食,但这些英国人还是抱怨身处在&ldo;迷人和舒适的林区里&rdo;,远离了中国首都的心脏地带。这位大使和他的顾问似乎并没有发现,圆明园作为当时中国政治活动中心的重要性。

马戛尔尼爵士的住处看来很气派和舒适,但巴隆(johnbarrow)和登维德(dwiddie)博士,以及两位技师却觉得他们住的地方破旧、肮脏、让人难受,甚至说那是个&ldo;猪比人更适合住的地方&rdo;。事实上,他们就居住在圆明园里,距离正大光明殿几乎不到200码(约183米)。他们住在主殿的附近,显然为了方便他们将大使带来的礼物,安置在大殿上。清廷的官员完全有可能把他们视做下人,所以把他们分配到二宫门内的杂役房舍中居住。不过,在圆明园内工作的74个英国工匠和杂役,每人都得到内务府赏白银十两。

在马戛尔尼的请求之下,这个外交使节团于8月26日前往北京;不过,大使的个人秘书巴隆和天文学家登维德博士被留置在圆明园内,以便帮助安装包括天文器材在内送给皇帝的礼物。乾隆希望在圆明园内展示英国贡品中的八大件,并将从热河返回后观赏。马戛尔尼也热衷于展示英国的礼物,使清帝印象深刻,以便有利于谈判的进程。

巴隆因而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比任何一个使节团的成员都来得长,但他并不认为这座帝王宫苑令人难忘。对他来说,圆明园的整个面貌看来就像&ldo;破碎的山丘和溪谷,分布于树木和丛林的空地上&rdo;。众多的水道、河流与大片水泽,&ldo;都显得凌乱或未经修饰,斜坡也不像个斜坡,花费了大量的人工,用在如此不规则而又随意的布置上,就是要呈现出自自然界的任意之手&rdo;。简而言之,圆明园在他的眼中远非钱伯斯(willia插bers)爵士所描述的中国园林,未免太虚饰、太夸张了。虽然如此,他仍然欣赏那些在湖中凸起、富有想象力的、有窟窿的太湖石,那些建立在特定地方的、供游乐的房舍,以及那些按照大小种植的树木。

巴隆亦承认曾经偷偷溜到圆明园内闲逛,他的尊严使他极不愿意被太监或内廷侍卫所阻拦。恶劣的居住环境再加上对被&ldo;监视&rdo;而产生的不安,很可能影响到他对中国的看法,认为&ldo;中国人之缺乏比例观念,就像他们在建筑上欠缺西方人视之为必要的所有法则和原则&rdo;。

他的负面看法跟马戛尔尼的观察明显地相反,这位大使发现在圆明园内部分以砖块建成的建筑物,无论在用料还是在技艺上,都超过在汉诺威广场(hanoversare)西南角的泰可尼宫(tyrnnelhoe),而泰可尼宫已经是在英格兰堪称最完美的建筑了。事实上,巴隆察觉到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大量引述了马戛尔尼对中国建筑和园林非常正面的观察。

马戛尔尼相当仔细地观看了承德避暑山庄,但他仍然有机会在8月23日参观了圆明园的部分园区。他对于那些艺术性的创造,以及在壮丽山水之间的亭阁经由巨石切割出来的小径,或由仙境般的走廊相互连接起来,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150英尺(约46米)长和60英尺(约18米)宽的正大光明殿,他在殿里面欣赏用来表现敬重皇权的庄严厅房,并用了拉丁文里的正直(ver)、伟大(agn)、辉煌(glorios)、显赫(splendid)、安详(felix)来诠释这座大殿。

---------------

英使马戛尔尼来访(2)

---------------

英国人把带来献给清帝的八大件礼物,安放在圆明园内,呈给皇帝御览。地球仪和天体仪被放置在大殿里龙座的两侧,玻璃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花了18天才装配完成的天象仪被摆在殿内的一端,天文地理音乐钟、测量器、韦奇伍德(wedgwood)瓷器和夫拉则(fraser誷)太阳仪就被安放在其他角落。最醒目的是英国战舰的模型和六门小型的加农炮,分别陈列在正大光明殿和淡怀堂。佩雷菲特(peyrefitte)认为,这看来就像在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示馆的预展。事实上,许多满洲的亲王、鞑靼将领和中国官员都来到这里参观这场&ldo;展览&rdo;。

乾隆注意到,他的官员们对这些来自遥远国度的新奇贡物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他下令中国的仆役和工匠,向英国人学习如何安装和拆除这些外国设备。当他听到大型的天体仪零件一旦安装后就不能拆除,不免感到烦恼,因而强调负责的官员,一定要了解装卸的技巧。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仪器背后的科学意义,反倒是只关心当这些外国人离开之后,中国的仆役不晓得怎样处理这些仪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