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追寻失落的圆明园第七章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

中国的凡尔赛宫(3)

---------------

这些欧式建筑很自然需要相当的内部设计,例如大量奢侈的装饰和欧式家具、时钟、绘画和机器玩具等装潢。著名的&ldo;戈伯朗挂毯&rdo;(gobelstapestries)系列、织上法国美女的全身像和可照全身的长镜,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67年送给乾隆的礼物,都被摆放在这里。然而,内部设计仍须迁就中国的风味。举例来说,欧洲的喷水池随处可见大型的裸体雕像,但在这里就因为文化因素而被禁止。另外,清朝的帝皇似乎并不习惯在完全陌生摆设的环境中逗留或休息。

乾隆借取西式建筑和园林艺术品位有所限制,并不单止于此,皇帝的文化背景亦不能让他明白,在巴洛克式建筑里所展现的数学领域的精确度,以及机械化的重要性。乾隆皇帝无法得知具有分析性的几何学正发动工业化,最终让欧洲的军队得以侵略中国,并把圆明园夷为废墟。欧式建筑群毕竟除了作为享乐场所之外,并没有发挥其他的作用,它只是皇帝用来散心、休闲、娱乐和收藏来自欧洲的艺术珍宝的场所,只不过是充当皇帝的百宝箱而已。

---------------

圆明本园内更多的扩建

---------------

随着长春园的完工,乾隆在原来的圆明园内再增添更多的建设。有两项重大的工程值得特别注意。首先,在1762年有一个机会去改建位于福海北岸的四宜书屋,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把陈家在浙江省海宁所拥有的隅园,重新在他的宫苑里仿制建造出来。

乾隆在他多次大张旗鼓的南巡期间,一再探访隅园,并带回它的蓝图。当这次改建工程完毕时,这个景观就被乾隆改名为&ldo;安澜园&rdo;,用来提醒他在浙江沿岸所目睹的严重洪水泛滥问题。这个名字尽管没有艺术性的雅致,但是统治者用来表达他关心水灾问题的最好方式。况且,乾隆辩称,改建是节省金钱一举两得之事,因为他认为汰旧换新的做法,只属于维修而已,并且可以提醒他浙江沿海的艰困。但事实上,乾隆并没有节省一分钱,由于他坚持要精确地依照隅园的式样建造,反而需要高昂的营造经费。此外,他还要求此一新的扩建来融合整个建筑群,包括了主殿堂后的揽霞楼、在人造假山上的飞睇亭和假山后的经馆。最后,安澜园成为一个包括了不少于十个完整景观的建筑群。

有一个颇具想象力的谣言指出,乾隆其实是出生在陈家的小男孩,所以他对隅园表现出非比寻常的兴趣,他又经常探望陈家。他甚至曾经谈到常常把宫苑内的四宜书屋误会成海宁的隅园。这个谣传最后引发一个没有实据的通俗故事:内阁大学士陈世倌的妻子和雍正的皇后都在同一天生下她们的婴孩,而皇后秘密地把她的女婴掉换成陈家的男婴。乾隆在最后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不单对陈家表达关爱,而且还把陈家的庭园带回圆明园,让他有亲近老家的感觉。不过,这个通俗故事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

乾隆又在1774年,开始在圆明园内建造最大的图书馆,这就是文源阁,建造在&ldo;水木明瑟&rdo;的北边,以典藏整套《四库全书》。乾隆在1772年着手这项计划。这套永恒不朽的书包含了经史子集四大范畴,涉及编辑、鉴定和复写所有的经典中国书籍。根据乾隆的观点,其中有许多&ldo;不合适&rdo;的书籍被排斥在外。这大概是中国清代最具雄心的文献工程,花了超过22年的时间和数千名人员,包括3名总纂,160名纂修官,368名职员和2000名誊录,以漂亮的书法书写出3747种书,放在6752个盒子里,一共手写7部,每部有将近10000标题注释的目录。第三个手写本在1775年完成,在乾隆皇帝的特别指示之下收藏在文源阁里。这座藏书楼所藏跟紫禁城内放置首部《四库全书》的文渊阁所藏,同样完整。

由于乾隆对文献和推动文学与艺术有强烈的兴趣,所以他把完整的《四库全书》保存在他最讲究的帝王宫苑里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惊奇。他个人尽情为这座伟大的藏书楼写了许多匾额和对联。在圆明园内的其他地方可以发现很多匾额和对联,它们被视为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1784年文源阁完工之前,乾隆就在大理石碑上题写了一篇碑文,被放置在文源阁主建筑的东边亭子里,以永久展示。

文源阁的建筑是依据位于浙江省宁波、由范家拥有、有210年历史之久的天一阁图样所建造。范钦于1561年首先在家族园林的围墙内建造天一阁。根据1989年10月在现场所做的测量,在天一阁殿堂中央的柱栅有23米宽11米深。园林和藏书楼自明代以来,就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一旦私人的藏书楼被选为建造的式样,也就无可避免地在建造上要更符合宫殿的规范。乾隆自己选择这个蓝图的原因,是因为范氏的藏书楼是所有藏书楼当中的巨擘。虽然文源阁的正面外观和细节地方都跟范家的天一阁相同,但乾隆把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也比原来的高,共有三层。在最底层的中央区域是放置经部,以及注释目录和巨著《图书集成》;中间的那一层是收藏史部的典籍;而最上层是收藏子部和集部,里面的书用绿、红、白、黑等四种不同的颜色,标示不同范畴的书以方便辨识。在地下的一层附有栏杆的前廊,面向开放空间,作为出入的地方,在入口的内部有一条楼梯通往楼上的藏书。毕竟文源阁就像被定做出来的,刚好容纳这许多书盒,并有足够的开放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