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间接路线战略谁提出的 > 第59章(第1页)

第59章(第1页)

出于受了格雷罗特会战结果的刺激,法军主力开始向侧翼退却,进入了梅斯城。当时,普军第1和第2两个军团都已经打得精疲力竭,因而法军很容易溜脱。可是,由于害怕普军第3军团截住退路,法军总司令巴曾决定在梅斯城进行固守。这样一来,普军得以恢复力量,重新组织协同动作。与此相反,法军则丧失了野战机会,无所作为地坐守孤城。最后,麦克马洪终于想到要去救援梅斯城,但其动机并不是出于政治上的压力,而是受了敌人的引诱,因而他这次作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无是处。

于是,普军第3军团获得了一个毫无阻碍地挺进巴黎的机会。这是人们未曾料到的。而对于麦克马洪的军队来说,这完全是一种突然出现的间接路线的威胁。第3军团在前进过程中,急剧地改变了行动方向,由向西改而向北,绕过了麦克马洪军队的侧翼,前进到了他的后方。这个机动使得法军终于被围,并被迫在色当宣布投降。

在这次战争的决定性阶段,作战行动的间接性,实际上要比表面显出来的还更多些。可是,在1870年以后,正是由于许多纯属表面现象的分析,对历来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历史上的下一个大规模战争,即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其作用是很明显的。

日俄战争

日本的战略,完全以其德国师傅为榜样,基本上是一种直接路线战略。在日俄战争中,俄军在作战方面所依赖的,只是一条单一的西伯利亚铁路。这对日军来说,当然要造成一些极为有利的条件。可是,日军对于这种有利的条件,在整个战争中却从来没有加以利用。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一支军队会象俄军那样,要利用这样长和这样窄的一个&ldo;通气管&rdo;来进行呼吸,而且因为这支军队的数量如此庞大,所以更使他们感到呼吸困难。然而,日本战略家们所考虑的,就只是对俄军实施直接的进攻,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日军集团当时的集中程度,与1870年毛奇部队的集中程度比较,实有过之。诚然,在进行辽阳会战之前,日军确曾企图进行某种机动,而在与俄军接触以后,又曾多次企图从翼侧迂回敌人。这些迂回机动的线路,从地图上看似乎还比较深远,可是就其兵力大小的比例来说,实际上是非常狭窄的。同时,日本人不象毛奇那样,手中有一个&ldo;自由&rdo;行动的军团,也没有一个象梅斯城那样的陷阱,在他们的敌人当中,更没有一个象麦克马洪那样自钻陷阱的人。日本人曾经幻想着重复色当式的胜利,决心夺取旅顺,但却是自己去钻陷阱。出此,他们进行了一连串长期流血的战斗,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结果。后来,又在奉天(即今沈阳)进行一次毫无成效的会战,日军拼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因而曾打算同俄国人签订和约。幸好俄国人对于这次战争也谈不到任何兴趣,而且俄国用以参战的兵力,也只不过它的全部兵力的十分之一。于是,俄国也愿意媾和。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个天外飞来的好运气。

以上对于历史所作的观察和分析,都是以事实作为根据。也就是说,我们所观察和分析的,是曾经真正发生过的事情,以及它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假定双方如何怎样去做。间接路线的理论,正是通过这种分析得出来的,因此,必须以具体的事例作根据。而这些事例正好证明,采取直接的路线,照例来看,都不能获得决定性的结果。当然,在某种具体场合下采取间接路线,必然会产生各种困难,但不要因而影响到这个理论。因为无论赞同与否,都可以找到一套辩论的理由,不过实际上并无多大意义。无论哪一位将领,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行动,都可能采取某种另外的路线而获得某种较好的结果,但是,那已不属于我们研究的范围。而从理论上来说,从基本的论题来说,这对于间接路线理论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不过,站在研究一般军事学的立场上,则可以指出,这种或那种的假定和设想,常常是颇有兴趣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我们也可以撇开当前所研究的问题,即间接路线战略问题,而指出另一个有意思的情况。例如,旅顺和曼图亚就可能有类似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注意到,日本人是在一个复杂的战区内进行作战的,因为朝鲜和满洲[译者注: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都不发达。在这种战区内,虽然某些条件比较差,但如果另一些条件比较好,那仍有可能获得胜利。假使说,日军当时所面临的条件要比拿破仑的法军还更困难,那么,他们也自有其优点,例如工具比较好些。这样对比研究,可以针对日本的战略指出两个问题:第一,在战争的初期,日本人如能效法拿破仑,象他以曼图亚作诱饵那样消耗敌人,把旅顺当作一个陷阱,看来是不无利益的;第二,在战争末期,日军似乎至少应使用一部分兵力,以来切断俄军在哈尔滨和沈阳之间那条防卫薄弱的交通线。

第十章二十五个世纪以来的结论

巴兹尔&iddot;亨利&iddot;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间接路线战略》]

以上所简要评述的,一共有30次战争。其中:对古代欧洲历史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12次战争;对1914年以前的欧洲历史有过决定性意义的,是18次大战。关于反对拿破仑的斗争,只是当作一个战争来看待,因为这些斗争是此起彼伏的,无法把它们分开。这30次大的冲突,包括着280多次个别战役和会战。其中,只有6次战役是预期采取直接路线战略来对付敌军主力而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这6次战役是:伊苏斯战役,高加米拉战役,弗里德兰战役,瓦格拉姆战役,萨多瓦战役和色当战役。在这6次战役的头两次当中,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因为采取了间接路线的大战略,已经严重地削弱了波斯帝国,大大动摇了其附庸国家对于帝国实力的信心,因而早已为他的直接进攻作好了准备。此外,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在每次会战中夺得胜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实际上掌握着一套比较完善的工具‐‐总是采取战术性的间接路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