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间接路线战略谁提出的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第四章拜占廷时代的战争--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

巴兹尔&iddot;亨利&iddot;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间接路线战略》]

在蒙达会战中取得最后胜利以后,凯撒成了罗马和罗马世界的永久独裁者。这是一个事实,它使罗马的宪政从此宣告结束,为把共和国变成帝国扫清了道路。帝国一旦产生,同时也就为自己的崩溃孕育着胚胎。不过,它的衰亡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从凯撒的凯旋到罗马的最后崩溃,经过了五百年的时间。而且在此以后,在另外一块土地上,还有一个&ldo;罗马帝国&rdo;,它继续存在了一千年。这是因为,第一,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首都从罗马迁到了拜占廷,即君士坦丁堡;第二,公元395年,罗马世界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的命运比较长。西罗马帝国则由于蛮族的不断进攻和渗透,国势日趋衰颓。到了公元五世纪末叶,随着高卢、西班牙和非洲诸王国的建立,意大利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于是,连名义上的西罗马皇帝也被废除了。

不过,在公元六世纪中叶的时候,由于东罗马的援助,在西方,罗马的统治权力曾有一度苏复的景象。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君士坦丁堡的时期,他的将领又重新征服了非洲、意大利和西班牙南部。这些胜利的取得,主要是同贝利撒留的名字分不开,特别是同他的两件有名业绩分不开:第一,他总是以极少的兵力来完成追求远大目标的战局;第二,他系统地运用了防御战术。他的一系列战功都是采取不靠进攻的办法得来的。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事例。而且更加令人信服的是,他用以进行防御活动的军队的基础,却是一支机动的骑兵部队。贝利撒留本人并不缺乏胆略和勇气,可是他的战术,不仅在于给敌人设置障碍,而且总是设法使敌人认为自己抢先发起进攻较为有利。他如此信赖防御手段,部分的理由是他手中总是兵力不足;但同时,也是因为他在战术上和心理上有着准确精密的计算。

贝利撒留的军队同罗马过去的军团制军队比较,在组织形式上是大不相同的,它很接近于中世纪的那种形式的军队,只不过更加发达完善一些罢了。凯撒时代的军人看到他们,简直不会承认他们就是罗马的军队。不过,跟随西庇阿转战非洲的那些军人,如果看到他们的发展趋势,则可能不会感到惊奇。从西庇阿到凯撒,在这整个历史时期中,罗马本身已从城邦国家变成了帝国,它的军队也从短期服役的公民部队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化军队。然而,自从撒玛会战以来,尽管骑兵显出了自己的重要性,但它在罗马军队的组织结构中,并没有提到主要的地位。步兵仍然是罗马帝国陆军内的主要兵种,而骑兵呢,尽管马种已经大有改良,但它仍然如同和汉尼拔作战的初期那样,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兵种。后来,出于帝国边防斗争的需要,必须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因而骑兵的数量才逐渐有所扩大。只有到了公元378年,当罗马的军团在阿德里亚诺波尔会战中被哥特人的骑兵击败以后,罗马陆军才总结了教训,进行了改组。但在以后的几代人中,却又偏向了另一个极端。在齐阿多休统治的时代,为了加速扩充机动部队,曾经大量收编蛮族的骑兵,因而使骑兵的比重有所增加。此后一个时期,在补充兵员的时候,步兵和骑兵的比例,又大体趋于平衡了。待到查士丁尼和贝利撒留的时代,重骑兵便成了主要的兵种。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ldo;射击力&rdo;和&ldo;冲击力&rdo;。匈奴和波斯部队中的骑兵弓箭手,以及装备着长矛的哥特骑兵,每一个人都相应地具备这种素质。作为重骑兵的辅助力量,又编组了轻骑兵,即一种轻装的弓箭手骑兵。这两种骑兵的结合,无论从组织结构上来看,还是从战术使用上来看,都可以说是现代轻型和重型(中型)坦克联合使用的先例。同时,步兵也开始区分为两种类型,即轻型和重型。不过,后者因为使用重矛和密集的战斗队形,在战斗中只能起一种牢靠的支柱作用,而骑兵则环绕着它进行各种的机动。

公元六世纪初,东罗马帝国面临着一种危险的局势。它的军队在波斯边界的作战中,接连几次遭到惨败,因此,它在整个小亚细亚的地位也都开始动摇了。稍后一个时期,由于匈奴人从北方侵入了波斯,这个压力一度有所缓减。然而,快到公元525年时,边界上的战争又重新爆发了。不过,这时的战斗活动还只是零零星星地进行而没有什么系统性。就在这个时候,贝利撒留开始崭露头角。他率领一支骑兵,向波斯的属地亚美尼亚实行了几次成功的进击。稍后,当波斯人占领一个边境要塞之时,他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反击,把要塞夺了回来。把他的成功和其他将领的失败作一番比较,查士丁尼受到很大鼓舞,于是提升贝利撒留做了东线各军的总司令官。那时,贝利撒留还不到三十岁。

公元530年,一支总兵力十万人的波斯大军,开始进攻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达拉要塞。贝利撒留带兵迎击敌人,但他的兵力勉勉强强只能达到敌人的一半,而且大多是不久前才征召入伍的新兵,没有受过什么训练。可是,他并不想困守城池,而是决心冒险,准备与敌人进行一次会战。当时,他选择了有利的阵地,经过很好的准备以后,使阵地既便于采取防御行动,也有利于实施进攻。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仔细估量敌人,认为敌人充满着对拜占廷人的仇恨,依靠其兵力上的优势,一定会首先向他发起进攻。他下令在要塞前面挖掘一条又宽又深的战壕,壕沟离城墙的距离不远,正好可使守壕的部队得到城墙上的&ldo;射击&rdo;支援。贝利撒留把力量比较薄弱的步兵部署在壕沟里。在这条战壕的两端,按照成直角的方向,又向前各挖一条堑壕,而在两条堑壕通向谷地两边高地的方向上,再各挖一条横向堑壕。在这些侧射工事之间,还构筑了一些宽广的通路。贝利撒留把自己的重骑兵支队沿着这些侧射工事加以配置,其目的是要使用它们进行反冲击。同时,他又把匈奴人组成的轻骑兵摆在由战壕和堑壕构成的两个内角里,一旦两翼的重骑兵为敌人逐回,他即可派出轻骑兵去突击当面敌人的后方,用以减轻对重骑兵的压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