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失败以后,马尔波罗曾提出建议,要在安特卫普以南的一个地段对&ldo;布拉班特防线&rdo;实施直接的强攻。可是,荷军统帅部拒绝了他的建议,认为对一个兵力差不多相等而又占领着坚固设防阵地的敌人实施正面突击会是徒劳无益的。
这一事实证明,马尔波罗尽管进行过许多技巧的机动,但是有的时候,特别是在遭到失败的时候,他却很象一个疯狂的赌徒。英国的史学家们,因为震撼于马尔波罗的功绩,而且也敬仰他的为人,往往对荷兰人有些不够公正的批评。他们把荷兰人描绘得似乎不如马尔波罗那样高尚。实际上,荷兰人当时面临着强敌的威胁,稍一不慎即有亡国的危险,所以,他们当然不敢把战争当作儿戏或赌博。其实,他们的想法是很合理的,这正和两百年后英国海军上将贾利柯的见解一样:如果他们在对自己极为危险的形势下贸然挑战,那么很有可能就在几小时内输掉整个战争,由于遭到荷兰将军们的一致反对,马尔波罗只好放弃在安特卫普地区强攻&ldo;布拉班特筑垒防线&rdo;的念头,并返回到马斯河上,在那里掩护着对于于伊的围攻。八月底,他又在那里说服荷兰人,要对&ldo;布拉班特防线&rdo;实施进攻。这一次的理由比较充足,因为进攻该防线南段的条件看来已成熟了。可是,他的论证还是不能使荷兰人信服。
马尔波罗因为对荷兰人产生了很大的不满情绪,于是很容易地接受了奥皇使节伍拉齐斯拉的观点。伍拉齐斯拉极力劝他把自己的部队转移到多瑙河方面去。结果,1704年便产生了一个在历史上很少见到的间接路线行动的出色例证,而这些间接路线行动,正是以马尔波罗广泛的战略观点为依据的。当时,敌人有几支主要的兵力:一支由维尔罗依率领,屯驻在弗郎德勒地区;另一支由塔拉尔德元帅率领,集结在上莱茵河一线,分驻在曼海姆和斯特拉斯堡之间;第三支为巴法联军,由巴伐利亚选侯和马尔辛元帅率领,配置在多瑙河上的乌尔姆地区,这最后一支军队,正在造成威胁,由巴伐利亚向维也纳推进。马尔波罗决定,先把自己统率的英军从马斯河转移到多瑙河,然后对巴伐利亚人施以决定性的打击,因为他们是敌人阵营中最脆弱的一个。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调动。他将要进驻的那个地区,离开自己的主要基地实在是太远了。他所要完成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在北面所要追求的任务。因此,似乎是一个鲁莽的行动。从他那个时代战略总是倾向于谨慎的观点来看,情形更是如此。这次机动的安全保障,完全依赖于他那非常惊人的突然性。他在前进的过程中,经常改变运动方向,在每一个所段都威胁着不同的目标,因而使敌人摸不清他调动部队的真正目的。
马尔波罗向南前进到莱茵河上游以后,初看起来,似乎是要沿着摩泽尔河的线路进入法国。尔后,其部队进到了科布伦次。于是人们认为,他可能以阿尔萨斯的法军作为攻击对象。这个印象随后更加巩固了,因为他采取了一个佯动性的行动,做出了准备在菲力浦斯堡架桥渡河的样子。他把部队开到曼海姆城邦以后,本应向西南方向前进,可是,他却有意地转向东南,在内卡河河谷边缘的山林中,突然地失踪了。然后,他越过由莱茵河和多瑙河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底线,直接向乌尔姆开进。在这次行军过程中,为了隐蔽战略企图,曾经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运动的速度,平均每昼夜只走十六公里。
马尔波罗的整个行军,延续了将近六个星期。在大希巴赫(曼海姆东北65公里)同尤金亲王和巴登侯爵会师以后,他便同后者合兵一处,联合行动,而尤金亲王则掉头后转,以便在莱茵河上牵制或至少迟滞法军的行动。这时,从弗郎德勒地区尾追马尔波罗而来的维尔罗依,虽然迟到一步,但是毕竟追赶上来了。
马尔波罗由于实行机动而使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境地:从对法国的关系来看,已经前出到了巴伐利亚与法国联军的后方,而就巴伐利亚的关系来说,则仍然是面对着它的正面。由于军队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加上其他一些条件,他要利用已经形成而有利于他的战略优势,是不大可能的。在这些条件当中,有一条是部队的战术组织还缺乏灵活性,很难配合战略上的要求。一个统帅,可以把敌人压挤到水边,可是却无法使敌人一定喝水,也就是说,无法使敌人一定接受会战。对于马尔波罗来说,当时对他掣肘最严重的,还是那个巴登的侯爵,因为他小心谨慎,而又不能不分去指挥的权力。
巴伐利亚选侯和马尔辛元帅的联合兵力,在多瑙河上从乌尔姆到迪林根以东一线,占领了设防阵地,甚至往东更远一些,在迪林根到多瑙佛耳特中间地段的河岸边上,也有兵力扼守。塔拉尔德元帅的军队从莱茵河岸向东挺进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对于马尔波罗来说,乌尔姆是一个很危险的据点,如果要从那里进入巴伐利亚的话。于是,马尔波罗决定,首先在多瑙佛耳特地区抢占多瑙河上的渡口。这样,多瑙佛耳特就成了马尔波罗新交通线上的天然终点。打通了这条交通线,就能更好地保障安全,可以进而向东方开辟通向纽伦堡的路线。他一旦掌握了多瑙佛耳特,便打开了通向巴伐利亚的道路,可以自由地沿着多瑙河两岸进行机动。
遗憾的是,要在迪林根地区紧靠敌人前沿阵地实行迂回行军,其目标实在太暴露了,速度太缓慢了。这样就使巴伐利亚选侯有可能识破他的企图,并及时派出强大的部队去防守多瑙佛耳特。尽管马尔波罗的行军在最后阶段加大了速度,但是当他在1704年7月2日抵近目标时,敌人还是在施连堡和直接掩护多瑙佛耳特的高地上加强了防御工事。为了不给敌人最后完成防御部署的机会,马尔波罗决定于当天黄昏立即转入进攻。第一次冲击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差不多伤亡了参加战斗的一半兵力。但当联军主力赶到以后,他在兵力数量上有了四对一的优势,因而得以转败为胜。即令如此,其最后胜利还是靠着向敌军翼侧实施机动得来的。在会战过程中,马尔波罗发现敌人防线上有一个兵力薄弱的地段,于是派出部队从那里楔入防御纵深,这才决定了胜负。马尔波罗后来在一封私信中承认,夺得多瑙佛耳特的代价是高昂的。批评他的战术的人们则一致认为,在这次会战中实施决定性机动的,并不是他,而是那位巴登的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