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袁崇焕传电视剧完整版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袁崇焕就是在明朝关外局势空前严重的态势下,单骑出关,巡视形势。于此,《明史·袁崇焕传》写道:

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第二部分察视边防(3)

在失陷广宁的第四天,御史侯恂慧眼识人,不泥成规,题请破格擢用袁崇焕,具疏奏言:

见在朝觐邵武县知县袁崇焕,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

明天启帝采纳侯恂等的建议,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旋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

职方司主事,是兵部的一个官称。明朝官制,兵部下设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司。职方司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时广宁已失,廷臣惶惧,崇焕请一人守关的豪言壮语,对收拾珍宝准备南逃的朝臣,是一剂安神良药。但也表明了袁崇焕的任事任性,很有胆识和几分狂气。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说:“时广宁失守,王化贞与熊廷弼逃归,画山海关为守。京师各官,言及辽事,皆缩朒不敢任。崇焕独攘臂请行。”同僚们赞叹他的勇敢与胆略。

袁崇焕单骑出阅山海关内外的时间,一说是在他朝觐时等待职务变动期间,另一说是他在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之后。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其共同之点是都确认袁崇焕到山海关一带察看关内外形势。袁崇焕同当时文武官员惧怕出关、畏敌如虎相反,敢于冒险、敢挑重担,的确胆略过人。袁崇焕任职后,上《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他在奏疏中一扫文臣武将中普遍存在的悲观、恐惧情绪,力请练兵选将,整械造船,固守山海,远图恢复。他疏言:“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袁崇焕赴任前,往见革职听勘在京的熊廷弼。“廷弼问:‘操何策以往?’曰:‘主守而后战。’廷弼跃然喜。”袁、熊二人为图先守后战,恢复辽东方略,诚恳交谈,商酌竟日。袁崇焕辞别熊廷弼,策骑驰往山海关,会同经略,商度战守。不久,袁崇焕出关就职。

时京师文武各官,皆心情畏缩,不敢出关,担任辽职,但袁崇焕看望熊廷弼,请教兵略,勇敢出任。后他在《边中送别》诗中抒发出京赴辽的雄心与抱负: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袁崇焕赴任后,先驻山海关,不久移驻中前所。当时山海关外广大地域,为漠南蒙古哈剌慎等部占据,袁崇焕便驻守关内。朝廷采纳蓟辽总督王象乾的奏议,对边外蒙古部落实行“抚赏”政策,就是颁发赏银,争取他们同明朝结盟,共同抵御后金。一些蒙古部落首领接受了“抚赏”,辽东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到山海关外中前所(今辽宁省绥中县前所镇)。王在晋又令袁崇焕往前屯(今辽宁绥中前屯),安置辽民流亡、失业者。袁崇焕受命之后,连夜赶路,丛林荒野,虎豹出没,天明入城,将士都赞叹他的勇敢与胆量。王在晋更加信任、器重袁崇焕,于七月初题请任命他为宁前兵备佥事。

袁崇焕分管募兵期间,从家乡招募了一批兵员。他推荐叔父袁玉佩负责招募广东兵,又从广西调集狼兵,由他亲戚,慷慨且善武艺的林凤翔带领。他们中包括袁崇焕生平所结纳的死士谢尚政、洪安澜等人。朝廷一一批准。

王在晋提出在山海关外八里铺地方,再建一座城,设官兵4万,护卫山海关。袁崇焕认为:不应当在八里铺筑城,而应当在宁远卫筑城。两人意见不合,发生尖锐争论。

第二部分营筑宁远

当时形势:广宁兵败后,明朝内部对辽西布局出现重大分歧,王在晋主张在八里铺筑城,孙承宗、袁崇焕主张营筑宁远。

大事件:营筑宁远。

主要人物:孙承宗、袁崇焕;王在晋。

结局:宁远城历时两年修筑完成。

影响:宁远城成为努尔哈赤后金军长期难以逾越的屏障,和明军进图恢复的基地。

袁崇焕:

主要事迹:营筑宁远城;闻父丧离任奔丧,至丰润奉圣旨回任。

主要活动区域:宁远。

遗迹、文物:宁远城。

营筑宁远王在晋石刻像

广宁失守,明军大败,辽西之局,如何部署?明朝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的地方即八里铺,再筑一座重城,御山海,保京师。佥事袁崇焕等则主张在山海关外200里的地方即宁远卫,修筑坚城,捍山海,卫京师。

王在晋,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兵部侍郎,天启初任兵部尚书。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后,以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后著《三朝辽事实录》。王在晋主张消极防御的策略,即在山海关外,筑重城,捍关门,卫京师。王在晋的消极防御策略,受到袁崇焕的挑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