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4月,淮军在李鸿章的率领下,分批乘船前往上海。李鸿章从此开始了统率淮军的漫漫征程。湘军和淮军最初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由于曾国藩、李鸿章二人性格不同,带兵策略不同,慢慢地湘军和淮军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湘军和淮军都是以将领为中心,先立官,然后由官招兵。这样,湘军和淮军慢慢地就成了&ldo;曾家军&rdo;和&ldo;李家军&rdo;,别人根本无法指挥调遣。他们各自拥兵一方,势力惊人。
在组建淮军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队伍中成份复杂。李鸿章在任命统领时,看重能力,至于他们是否出身贫寒,是否有文化,都不是很在意。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也不认为出身贫贱就低人一等,他甚至敢于任用盐贩子出身的人和太平军的降将。可见,李鸿章以后形成的最根本的治世思想‐‐&ldo;务实&rdo;‐‐这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所体现了。
32节擢升江苏巡抚
1862年4月,李鸿章到达上海不到一个月,就受命署理江苏巡抚。年底,正式出任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政治生涯里,这是第一次担任地方长官。第二年3月,李鸿章又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当然,这都是得益于曾国藩的举荐。曾氏在奏折中称李鸿章&ldo;劲气内敛,才大心细&rdo;。
人到中年的李鸿章,此时已是手握兵权、政权和财权的一方封疆大吏,其仕途&ldo;从此隆隆直上&rdo;,开始了他在晚清政坛上纵横40年的政治生涯。
李鸿章初到上海,就面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上海。李鸿章知道如果没有上海,自己的一切都将化为虚无。李鸿章也知道有太多的目光关注着自己,所以他丝毫不敢懈怠。他给自己提出&ldo;不要钱、不怕死&rdo;的六字方针,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于淮军中大部分人都是农民,他们初到上海的时候,上海的官员商绅和外国人看到这支脚穿芒鞋,布帕包头,土里土气的队伍,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他们怀疑这样一支队伍能否担当起保卫上海的职任。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支刚刚建立的队伍将来的命运,李鸿章始终对淮军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训练的内容主要有阵法操练和扎筑营盘。淮军每天在营房四周做防御工程,筑高墙,挖深沟。他们筑的墙高八尺,厚一丈,用土块和草袋垒在外面,里面是实土。墙上还有四尺高的子墙,上面有枪眼,士兵就守在子墙上面。墙外修了壕沟,配合绊马桩、梅花坑、铁蒺藜等障碍物。此外,淮军还有严格的体能训练,例如要求士兵能跳上一丈高的房屋,越过一丈宽的壕沟抛火球要二十丈远,腿绑沙袋一天要走100里。
纪律整顿方面,每天中午晚上各点名一次,规定士兵不许擅自出营。绝不允许吸食鸦片。李鸿章还不断设法鼓舞士气,士兵的精神状态良好,都盼着快点开战,好试试身手。
李秀成率领十万大军对上海进行第二次围攻时,上海的英法联军一再要求淮军协同作战,李鸿章对他们不予理会,要带领淮军进行独立的战斗,1862年6月,上海流行瘟疫,太平军很多人染上疾病,李秀成决定撤离上海。撤退之前,李秀成先围攻虹桥的程学启部。李鸿章带领队伍前去救援。
这是淮军和太平军双方第一次交战,当时李鸿章带来的是树字营、春字营等。春字营很快就抵挡不住往桥边逃跑,李鸿章正坐在虹桥桥头督战。他一把抓住带队的张遇春对士兵下令道:拿刀来把他的头砍了!张遇春只好又带人往回冲。张遇春是李鸿章的旧部,是李鸿章十分信任的人。但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李鸿章就毫不留情了。经过虹桥、北新泾、四江口三场战役,李鸿章率领淮军守住了上海,使得那些最初耻笑淮军是&ldo;乞丐兵&rdo;的人开始对淮军刮目相看。
立足之后,李鸿章开始整顿江苏省的吏治。他罢黜了一批官员,起用了一批务实肯干、能力出众的人才,例如郭嵩焘、丁日昌等人。与此同时,李鸿章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幕府中很快招集了一大批各种各样有能力的人才。其中有精通数学、天文、机器制造的科学家;有懂得会计、钱谷之事的经济学人才;有熟悉兵法懂得机谋的军事人才等等。李鸿章用人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且能做到人尽其才,最大地发挥调动幕僚们的积极性和能力。李鸿章还善于发现人才,上海那个钱鼎铭,也被李鸿章收归旗下,让他为淮军办理营务。这些人被李鸿章聚集在一起,齐心协力做好江苏的事情,做好淮军的事情,做好李鸿章交办的事情。
李鸿章做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征集军饷。他采取了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用关税支付&ldo;常胜军&rdo;、中外会防局和镇江绿营的费用,用厘金承担湘军和淮军的军费。当时上海的厘金收取是全国最高的。厘金的税额是按照商品价格的百分比收取,值百抽一,百分之一为一厘。李鸿章认为,从商人手中多收点钱,胜过从农民身上收税。厘金的用途是&ldo;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do;,比从民间收税更方便。在李鸿章的多方筹措下,厘金大笔的进入了湘军和淮军的银库。然而,曾国藩还不够满足,希望李鸿章能筹集更多的军饷。李鸿章对于曾国藩的推举一直心存感激,所以对于曾国藩交办的事情尽心尽力的去做,并未因自己得势就弃曾国藩而去。相反地,他比当幕僚的时候更加服从曾国藩,体现了顾全大局的一贯行为方式。在上海半年,李鸿章就为曾国藩筹集到军饷9万两。此外,他还给曾氏兄弟送去大批武器,支持他们的军需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