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只是飞往维也纳的?途经维也纳的呢?&rdo;对方问道。
&ldo;当然也包括在内。&rdo;
&ldo;那你一定要谢我呀。&rdo;
&ldo;没有问题。&rdo;
娜斯佳又打了几个电话,请一些认识的人检查塔拉金的私人侦探许可证和持枪许可证。娜斯佳心中暗自思量,在得到回复之前她不同塔拉金见面。
许可证管理处的朋友首先给她来电话说,塔拉金的私人侦探许可证和枪支使用许可证都是真的,两份许可证都是一九九五年二月由杰尼索夫居住的那个城市的内务局发放的。
晚上将近八点钟的时候,舍列麦季耶沃机场那边也有了回音,若萝奇卡打来了电话。
&ldo;怎么样,若萝奇卡?&rdo;娜斯佳迫不及待地问。
&ldo;名单上的人都乘过飞机离开这里。&rdo;
&ldo;是吗?全部都乘过飞机?&rdo;
&ldo;没有错,不同的日期,不同的航班,都是从我们这个机场飞走的。你给的这份名单上的人在机场旅客花名册上都有,姓名和出生日期都吻合。&rdo;
&ldo;谢谢,你真使我高兴。&rdo;
放下电话后,娜斯佳松了口气,原先的紧张情绪稍有放松。看来,杰尼索夫提供的情况属实,私人侦探塔拉金确实是来调查在某一时间内乘飞机前往维也纳的人。
不过,为慎重起见,应该对名单进行再次检查,最好让反有组织犯罪局的人审查一下这份名单,如果他们说,名单上的那些人他们都不知道,那就更能说明情况属实,说明杰尼索夫所说的话是真的:他喜欢的一个女人在维也纳被害致死。
第六章
会议在刑法教研室举行。参加开会的人都早早来到这里抢占座位,那些前面有桌子的座位最为抢手,坐在那里可以一边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一边拿出几页纸干点自己的事。如果占不到这样的座位,那就只好像尤里&iddot;奥博林所说的那样,&ldo;暴露无遗&rdo;地坐在那里,没有放小本子的地方,也不能偷偷地写点什么。刑法教研室的教员们讨厌开会,每当开会的时候总有人在下面干点别的事,要么批改作业,要么审阅论文‐‐干吗白白浪费时间呢。
奥博林在会议开始前二十分钟就来了,占到了角落里靠窗的一张最好的桌子。他读研究生已经是第三年了,一般只在开会的这一天或者学术负责人约见的时候才到教研室来。读研的第三年最自由。在读研的第一年,每周要上三天课,学习哲学、外语、社会学和其他科目。读研的第二年最紧张,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堂讨论和实践课。第三年主要是写毕业论文。打搅三年级的研究生被认为是不成体统的。
紧跟着奥博林来到的是副教授普罗霍连科。她年届中年,微胖,大嗓门,令人讨厌。
&ldo;嗨!&rdo;她乐呵呵地朝奥博林点了点头,&ldo;快来看看这些作品,你当一下评论家。&rdo;
她把几个文件夹放在奥博林跟前。
&ldo;这是什么?&rdo;
&ldo;这是大学生的参赛作品。我们每年都举行大学生优秀学术作品竞赛,难道你忘了?先由教研室推荐作品参加全系比赛,之后参加全校比赛,最后参加高校优秀作品大赛。你看一看这些作品,把这张表填一填,谈谈你的读后感。&rdo;
奥博林不想看大学生参赛作品。
&ldo;为什么让我看?&rdo;他阴沉着脸问,&ldo;难道找不到别的人?&rdo;
&ldo;不光让你一个人看,我给每个人都发了五六篇。你要知道,学生们写了那么多刑法方面的文章,我一个人能看得过来吗?切尔涅尼洛夫让我负责咱们系的征文比赛,我那里总共只有四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rdo;
奥博林希望她赶快闭上嘴。她那刺耳的尖叫声简直让他受不了。他叹了一口气,把几篇文章推到自己跟前,打开了第一篇。房子里的人越来越多,嘈杂声使他难以集中精力。
终于,教研室主任切尔涅尼洛夫出现了,他迟到了十五分钟。
瓦列里&iddot;鲍里索维奇&iddot;切尔涅尼洛夫博士年纪不大,精力充沛,好像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无论去什么地方从来没有准时到达。不过,每回迟到他都能向大家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解释一下迟到的原因。这一点给初次见到他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间一长,大家也就知道他的道歉并非对等待他的人的一种尊重,因为他每次谈到迟到原因时无非就是那两个,一是电影院附近交通堵塞,二是地铁列车出了故障。切尔涅尼洛夫博士担任教研室主任已经四年,每当有人问起&ldo;主任怎么还没有到&rdo;这一问题时,得到的回答不是&ldo;堵车了&rdo;就是&ldo;还在地铁里&rdo;。大家对他的迟到已经习以为常,就像习惯了他那真诚的道歉和撒谎一样。
&ldo;对不起,对不起,让大伙儿久等了,在地铁里耽误了二十分钟。&rdo;切尔涅尼洛夫连连表示歉意,他谁也不看一眼,径直朝自己的座位走去,&ldo;现在开会。今天的议事日程包括四个问题,咱们先议一议最简单的一个问题,给新来的女研究生指定一名导师……&rdo;
听到这话,奥博林抬起头来环顾四周。什么,新来了一名女研究生!没错,她就坐在那里,长相不错,仿佛画中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