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以步、骑兵攻击两岸宋军,阿术率舟师顺流而下。元军的巨炮再发神威,孙虎臣很快就抵挡不住。此时夏贵居然不战而走,他乘船逃跑时,正好经过贾似道的座船,高喊道:&ldo;彼众我寡,势不支矣。&rdo;贾似道吓得仓皇而逃。这次决战,宋军仅有的精锐部队在奇才贾似道的指挥下,损失殆尽。元军追杀一百五十里,缴获宋军战船两千多艘,军资器械无数。
贾似道这下子完蛋了。
这位奸臣当权日久,自以为权势固若金汤。岂知这&ldo;权力&rdo;二字,又不是他的专利,他觊觎权力,难道别人就不觊觎吗?别看朝廷那帮人,平日对贾似道俯首贴耳,唯唯诺诺,现在贾似道既不在朝中,又成了落水狗,正是痛打良机。于是朝臣们纷纷慷慨激昂,上疏请诛贾似道以谢天下。至于民众更不用说了,公道自在人心,对于贾似道的弄权误国,无人不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呢。
太皇太后谢道清念在贾似道&ldo;勤劳三朝&rdo;的分儿上,没把他杀掉,先是押往越州,越州军民竟然闭门不纳。鉴于民怨沸腾,谢太后最后下旨,将贾似道流放到南方循州。尽管太后法外开恩,贾似道仍然难逃一死。
也算是报应,贾似道遇到冤家对头了。押送贾似道的郑虎臣与贾似道有深仇大恨,当年其父亲曾遭此奸臣陷害,流放而死。如今郑虎臣要为父报仇,为民除害。行至漳州木棉庵时,郑虎臣拔刀杀死贾似道,此举可谓大快人心。
奸臣已诛,可是南宋王朝也回天无力了。
却说贾似道兵败后,临安已是风声鹤唳。
虽说时值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可是谁也没闲去欣赏西湖美景了。各路兵马,死的死,降的降,何以保卫临安呢?朝廷只得下诏勤王。响应者虽寥寥,毕竟有几位忠肝义胆之士。一个是郢州守将张世杰,率兵入卫都城;一个是江西提刑文天祥,他散尽家资,动员郡县豪杰,拼凑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北上抗元。
但是败局难挽。越来越多的城池不战而降,建康、海州、涟州、镇江、江阴、滁州等城都放弃抵抗。只是在岳州稍遇抵抗,安抚使高世杰集三州数万人马及战船数千艘,与元军决战于洞庭湖口,但很快被元军击败,高世杰被杀。
投降的城池太多,数都数不过来,只得说说坚守抗战的城池。抗战最卖力的当属扬州的李庭芝与姜才,德祐元年(1275)四月,阿术率元军进围扬州。姜才多次出城迎战,但均被元军击败,伤亡惨重。七月,朝廷遣张世杰、孙虎臣救援扬州,在焦山与元军交锋,大败,损失数百艘船。此后宋、元军队在扬州相持,一直到朝廷降元后,扬州的抗战也仍在继续。
扬州城没攻下,并不影响伯颜向临安进军的步伐。伯颜兵分三路,进攻临安。一路阿剌罕率骑兵从建康、广德出独松岭;一路由董文炳率舟师趋浙江;一路由伯颜亲自率领。伯颜在常州遇到宋军强有力的抵抗,但最终仍攻克常州。
前线在苦战,朝廷已经想着投降了。宋廷派夏士林、陆秀夫前往元军大营,以称侄纳币乞和,伯颜要求大宋皇帝亲自前来投降,并且不同意伯侄之称。陆秀夫回到临安后,谢太后同意南宋向元称臣。
转眼间,已经是德祐二年(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
新年钟声刚敲响,便从前线传来坏消息。重镇潭州在坚守三个月后,不幸被元军攻破,湖南安抚使李芾自焚殉国。
朝廷抵抗的信心完全崩溃。谢太后赶紧派人奉表称臣,并同意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乞求保全南宋之境土,并与伯颜约定在长安镇(杭州东北)会晤。朝廷派右宰相兼枢密使陈宜中前往,但陈宜中却违约不去。伯颜大怒,继续向临安推进。谢太后为表诚意,先派杨应奎把传国玉玺交给伯颜,伯颜这才停止进军。宰相陈宜中不想前去投降,索性连夜逃走了。
谢太后没办法,只得让文天祥当宰相兼枢密使,作为宋廷代表与伯颜会晤于明因寺。文天祥要求元军先退至平江或嘉兴,然后议岁币。伯颜根本不理会,他见文天祥言语不凡,流露出一种不屈服的气节,索性将他扣押遣送往北方。
其实伯颜哪里想议和,南宋朝廷气数已尽。执政的谢太后当然也是心知肚明,要保全境土,谈何容易,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议和是说得好听,其实就是投降罢了。
二月五日,小皇帝宋恭帝出临安城投降。这意味着南宋朝廷的灭亡。
三月二日,伯颜入临安城。南宋皇帝、后宫、宗室、百官等数千人以及宫里的奇珍异宝、各种器物,统统押送到元大都,这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宗徽宗与宋钦宗的命运。
南宋朝廷已亡,但抗元战争还在继续。
当元军押送宋恭帝及后宫行抵瓜洲时,扬州守将李庭芝、姜才誓师欲夺回皇帝、太后,他们散尽金帛以犒劳士兵,以四万之众夜袭瓜洲。在苦斗三小时后,元军不敢恋战,挟持宋恭帝逃去,姜才追击到了蒲子市,但未能夺回皇帝。元军逼太后、恭帝下诏要求李庭芝投降,李庭芝登上城楼回答道:&ldo;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rdo;坚决不降。
在朝廷投降之前,一些坚定的抗战派将领愤然率部入海,其中包括张世杰。在宋恭帝投降后,张世杰、陈宜中与陆秀夫等人拥恭宗的哥哥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恭帝的弟弟赵昺为副元帅,召诸路忠义军,继续抗战。由于宋恭帝已被元军押至北方,赵昰遂在福州被推立为皇帝,史称宋端宗,其实此时他还不到十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