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世界秩序组合 > 第84章(第1页)

第84章(第1页)

这些策略成果即将转化成长远的世界秩序概念,把令人鼓舞的愿景与切实可靠的均势联系起来。但就在这个节点上,悲剧发生了。越南战争让各方筋疲力尽。水门风暴纯粹是愚蠢的自作自受,又被尼克松的长期批评者无情利用,让整个行政部门陷入瘫痪。在正常时期,尼克松的政策多路并进,完全可以汇聚成美国新的长期战略。尼克松已经看见了希望与现实交汇的乐土(冷战结束、重新定义大西洋联盟、与中国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大步迈向中东和平、苏联开始重新融入国际秩序),但他已经没有时间将地缘政治愿景与这些进展融合起来,这段旅程只能留给他人去走完了。

复兴的开端

历经20世纪60年代的痛苦和总统的下台,美国首先需要的是恢复凝聚力。幸运的是,应时势召唤来完成这一空前任务的人是杰拉尔德&iddot;福特。

福特从未涉足总统政治的复杂旋涡,却被推上了一个他想都没想过的职位。正因如此,他不受焦点群体和公共关系的困扰,能够在总统任期内实践善意的价值观和他自小培养起来的对国家的信念。他长期在众议院任职,身居重要的国防和情报小组委员会,熟谙外交政策挑战。

福特的历史任务是弥合美国内部的分歧。在外交政策方面,他努力‐‐且通常成功地‐‐将实力与原则相结合。他的政府见证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这里指埃及)之间首份协议的签订,其条款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性的。第二次西奈停火协议标志着埃及不可逆转地转向支持和平协议。福特发起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促成南部非洲由多数人统治,这是第一位美国总统在此问题上采取明确行动。面对国内强烈的反对,他监督召开了欧洲安全会议,会议产生的一些条款把人权奉为欧洲安全原则之一。这些条款被波兰的莱赫&iddot;瓦文萨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瓦茨拉夫&iddot;哈维尔等人大胆采用,在他们的国家引入了民主,开启了东欧剧变的序幕。

在杰拉尔德&iddot;福特的葬礼上,我致悼词,其中几句话是:

自古以来,尽管人类罪孽深重,上帝还是保留了人类,因为在任何时期,总会有十个正义之士来救赎人类,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杰拉尔德&iddot;福特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美国还享有不可战胜的光环,印度支那的失败给美国带来了无法想象的挑战。吉米&iddot;卡特正是这时成为美国总统的。一直是中东地区秩序的支柱的伊朗被一些什叶派领袖接管。他们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向美国宣战,颠覆了中东的力量均势。其标志就是围困美国驻德黑兰外交使团400多天。几乎同时,苏联认为入侵并占领阿富汗的时机已到。

值此动荡之际,卡特大胆地推进中东和平进程,最终在白宫举行了签字仪式。埃以和平条约的签署是一个历史性事件。虽然这得益于前几届政府消除了苏联的影响,开启了和平进程,但在卡特任内结束谈判却是这一持久而坚定的外交努力的顶点。卡特与中国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巩固了对华开放政策,就这一新方向形成了两党共识。而且他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做出强烈反应,支持抵抗苏联占领的人。固然,直到任期结束,他在新的战略挑战面前曾经有过犹豫(寻找权力和合法性之间的平衡),但就是在这段极度痛苦的时期,卡特重申了人类尊严的价值,这对美国自身的形象至关重要。

罗纳德&iddot;里根和冷战的结束

罗纳德&iddot;里根生逢其时,这样的总统在美国历史上少之又少。早10年,里根可能显得过于好战,不够务实;晚10年,他的诉求可能显得过于肤浅。他就任总统期间,苏联经济陷入停滞,该国年迈的领导人接连去世。美国公众舆论急于摆脱一段幻灭的时期。于是里根把美国潜在的、有时看似不可调和的力量(理想主义、韧性、创造力和经济活力)整合起来。

里根意识到了苏联潜在的弱点,并对美国制度的优越性高度自信(他对美国政治哲学的理解比其国内批评者要深),他把19世纪让美国态度模棱两可的两种成分(权力与合法性)捏合在了一起。依托一些被国会长期搁置的计划,他向苏联发起挑战,使其陷入无法取胜的军备和技术竞赛。

同时,里根在演讲中或多或少地重提威尔逊的道德主义,激发了强大精神动力。1989年他离任时发表的告别演说也许是最深刻的例子。在这篇讲话中,他描述了对美国这个辉煌的山巅之城的憧憬:

在整个政治生涯中,我曾经一再谈起这座辉煌的山巅之城,但是我不知道是否清楚地表达了我的思想。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座高大的、令人骄傲的城市,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石上,而绝非空中楼阁。上帝保佑着它,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肤色的人生活在和睦与和平之中。这是一座拥有自由港、商业繁荣并且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如果这座城市建有城墙,那么城门一定向所有梦寐以求来到这里的人们敞开。我过去这样认为,现在仍然这样认为。27对里根来说,美国作为辉煌的山巅之城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真实存在,因为他决心把它变成现实。

这是罗纳德&iddot;里根与理查德&iddot;尼克松的一个重要区别。两人的实际政策并行不悖,但绝不相同。尼克松把外交政策当成没有终点的努力,就像一套需要跟上的音乐节拍。他像完成一位异常严厉的老师留下的作业一样,一丝不苟地理清其中的纷乱和矛盾。他希望美国大获全胜,但那可能是一项漫长、艰苦而且在他离任之后才能完成的事业。相形之下,1977年,里根用他特有的乐观口吻对其助手总结了他的冷战策略:&ldo;我们会获胜,他们将失败。&rdo;尼克松的决策风格对提升冷战外交的活力至关重要,里根的风格则对以外交方式结束冷战不可或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