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曾与二峰闲聊,我脑海里却不断出现那首线索诗,当老曾提到故居时,我突然产生一个念头:&ldo;二峰,你知道不知道,有没有哪位陪都时期,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在湖广会馆里留下故居的?&rdo;
&ldo;湖广会馆里没有私人居住,主要是各省的同乡会办事要地。不过,我参加湖广会馆商业街区改造方案,知道陪都时期的故居有几处,其中一个叫谢家大院,主人的一个儿子就是国外学建筑留学回来的!&rdo;
二峰话刚一出,我的脑海一片通亮:&ldo;磨剑归时难用武&rdo;,指的是出国回来的人,&ldo;人微言轻宅井深&rdo;这一句,人微言轻,正好是一个字谜,就是&ldo;谢&rdo;字,我们要找的,就是二峰说的谢家大院,更具体的位置,是&ldo;谢宅井深&rdo;之处!
失踪的上清寺(五十一)
我看了老曾一眼,显然,他还没有明白我刚才的问题意味着什么。于是我接着问:&ldo;老曾准备写写湖广会馆这附近的老宅,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哪些呢?&rdo;
二峰讲:&ldo;保存的已经不多了,这个谢家大院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几个,一个是胡子昂旧居、下洪学巷的明清客栈、还有大川银行,都损坏得比较严重。谢家大院算是相对完整一点的了。&rdo;
老曾看了我一眼,猜到我追问谢家大院一定有原因,故意端起杯子喝茶,留时间给我提问,潘天棒和小敏在一边不知道我们在搞什么名堂,耐心地做旁观者。
&ldo;那个谢家大院里有没有水井?&rdo;我问道。
&ldo;应该有吧,下半城这一带,地下水源丰富,重庆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上半城是需要挑水吃的,而这一带就用不着,湖广会馆里,有好几处水井,都是古代留下来的。&rdo;
老曾已经反应过来了,跟上提问:&ldo;二峰,现在谢家大院住的人是不是谢家的后人?&rdo;
&ldo;不是的,前几天我排查街区去过,那里的居民正在撤迁,现在住的人都与谢家无关。谢家主人的儿子叫谢修五,法国留学归来后在歌乐山山洞那边,国民党陆军大学做教授,教建筑学。这个房子应该是他家的祖辈留下的。不过,如果谢修五还健在,现在都应该快一百岁了,听说他解放后好象去了南京,到南京军事学院教书。&rdo;
&ldo;哦,趁现在光线好,能不能麻烦你带我去拍些照片呢?&rdo;老曾看了我一眼,笑逐颜开地把相机从包里取出来。
&ldo;好啊,湖广会馆传统街区这边,需要多多宣传,曾老师要收集资料写东西,我们大力支持。&rdo;二峰站起身来,买了茶单。
我悄悄提醒了潘天棒一下,他就去车里取出老曾的登山包,背到身上,二峰奇怪地看着他,问:&ldo;怎么不放车里?&rdo;
潘天棒嘿嘿笑着,一拍背包:&ldo;你不晓得,里面有电脑,放车上怕人偷。&rdo;
二峰忍不住夸奖他:&ldo;用登山包装电脑,你也是想得出来,肯定是为了减肥。谢家大院在太华楼巷,要走几分钟,你慢慢背嘛。&rdo;
一路上,二峰和老曾聊起重庆消失的历史文物,都觉得很可惜,他向我们介绍,这次下半城的建设核心,将以恢复湖广会馆传统街区风格为主,基本都会恢复陪都时期的建筑风貌,而且都是要低楼层的。&ldo;正在规划中的东水门长江大桥建设方案,都因为这个街区的修建而进行了局部调整。&rdo;
走进太华楼二巷宁静的小道,来到了谢家大院门前,门虚掩着,二峰没有敲门,径直推门而入。
虽然整个院子塞满了违章的临时建筑,但雕梁画栋居然还有所残存,一位70多岁的老年妇女出来向二峰打招呼,说是最近也将搬走了。
老曾仔细地挨着对院子里每个局部进行拍照,一边对二峰讲:&ldo;谢谢你带路,我可能要拍一、二个小时,还要做些笔记,不用陪我,他们三个可以做我的助手。&rdo;
二峰说:&ldo;那好,我也有不少杂事得回会馆去办,你们需要什么支持,请打电话给我就好。&rdo;然后向老妇说:&ldo;张婆婆,他们是来调研的专家,你知道些以前的故事,多多告诉他们。&rdo;
二峰离开后,我问张婆婆:&ldo;婆婆,你在这里住了多久了?&rdo;
张婆婆说:&ldo;住了40多年了。现在都搬得差不多了,我们也很快要搬。&rdo;
&ldo;这里有水井没有呢?&rdo;
&ldo;只有那边侧巷里有一个,不过被石头盖住了,很久没有人用。刚来这里的时候,我们还经常打井水吃,那个水,夏天冰得不得了。&rdo;
张婆婆带我们到水井旁边,一个简易的木棚子架在水井边上象是养鸡的,而一块大石头则盖住了水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