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饭饱之后,他把招数悄悄地告知白发长者,领了赏钱,扬长而去。
半夜时分,和氏家人将陶俑偷偷抬回家中,用绳子捆绑起来放入死者面
前,死者的儿子咬破手指,将血溅于俑头之上后,挥动桃木条子向俑身猛力
抽打,直到黎明鸡叫三遍才停下。如此连续三日,和氏家人再在夜深人静时
将俑悄悄运往墓地埋起来。这是风水先生对和氏家人的报复。而和氏家人却
真认为如此去做就能子孙兴旺、家业骤发?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是后来考古学家在附近农村调查中得知,讲
叙者就是那位风水先生的儿子,时已年过八旬。早年也曾以祖传的观风看水
为生,当年他父亲向他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启发他随机应变,转高山为
坦途,化干戈为玉帛,以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故事尽管有渲染编撰的痕迹,但基本事实似不能否定,因为在后来大规
模的发掘中,证实确有十几座墓葬已穿入俑坑,其中一座为汉代,两座为明、
清时期墓葬,周围的陶俑都有挪动的明显痕迹。可惜这些信息,没有传给更
多的人类,就被愚昧埋葬讯息之三:
1932年春,在秦始皇陵内城西墙基外约20米处,农民在掘地中,从1
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一个跪坐式陶俑,此时关中正值军阀混战,狼烟四起。这
个陶俑很快下落不明。据推测,此俑很可能被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带走。
1948年秋,在秦始皇陵东的焦家村附近,农民又挖出两件跪坐俑,两俑
均为坐像,身着交襟长衣,脑后有圆形发髻。一件被临潼县文化馆收藏,另
一件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
尽管这三件陶俑已经幸运地重新回到人间,但人们在拥抱它的同时,只
是欣赏敬慕他们自身的价值而作出:&ldo;是属于秦国全盛时代的伟大艺术创作&rdo;
的结论,却来去聆听更多的心音。所以当新的陶俑又一次扑向人类怀抱之时,
遭到同样的结局是注定的讯息之四:
1964年9月15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并不显要的位置登载了一则消
息:
临潼出土秦代陶俑最近在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又发现秦代陶俑一个。是在
焦家村西南约150米处,今年4月,群众在整理棉花地时,距地面约一米深
处发现的,为一跪式女俑。这一陶俑比解放前发现的两俑更为完整。头发、
衣纹清晰可见,神态幽静大方,栩栩如生。现文物保存在临潼县文化馆内。
这是秦俑被埋葬二十多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官方文字报道,也是这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