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的战场。公元前541年,&ldo;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崇卒也。战
将魏舒曰:&lso;彼徒我车,所遇又厄,请以什共车(以多卒配合甲士共同作战),
必克。因诸厄,又请。请皆卒(请甲士们都下车来作战),自我始&rso;。乃毁
车以为行,五乘为二伍。&rdo;这次晋国&ldo;毁车以为行&rdo;。以步兵配合甲兵作战
的战役表明,在中原大地上已经产生了第一支用建制步兵作战的部队。尽管
这支步兵部队还是由战车部队临时改编的,免不了幼稚,甚至遭到了&ldo;翟人
笑之,未阵而薄之&rdo;,但它毕竟在春秋末期开创了一个国内战场上广泛使用
步兵的&ldo;步兵时代&rdo;,为后世战争的多层面、多兵种、大规模的快速作战方
式奠定了基础。
到公元前505年,吴楚大战爆发,就在这次大战中,&ldo;吴阖庐选多力者
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阵,与荆战,遂有郢。东征至于庳庐,西伐
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rdo;吴王夫差的军队编制是以百人为一&ldo;彻
行&rdo;,百&ldo;彻行&rdo;为一方阵用于作战。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步兵人数已达
到数十万甚至百万。从此步兵作为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活跃在战争的舞台
上,并逐渐走上成熟。
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排列的兵阵来看,秦步兵的数量大,远战能力强,
而当时的军事指挥家又善于处理步兵同战车、骑兵的配合关系,诸兵种协同
作战,因而形成了军事编制的最大标志。秦俑一号坑的矩阵是以步兵为主、
同战车穿插排列的兵力部署。其协调车、步关系的作法,是&ldo;鱼丽之阵&rdo;变
化了的形式。尽管战车有左右和前后的双车编组之别,但总体上是车的前后
及两侧都有步兵涌队列。这种编组,既有古代兵书上所说的&ldo;鱼丽之阵&rdo;的
车、步协同的宽大界面,又突破了在二线或三线的兵力配置,从而就出现了
强大的纵深,形成了&ldo;本甲不断&rdo;的雄壮气势,正是由于步兵和骑兵跻身于
战场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才使那动辄千百乘、大排面密集的车阵战,
在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地度过了十多个世纪之后,不得不相形见绌地退出历
史舞台。
中国古代战争车战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殷代,经过殷周时期千余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