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西方的没落最佳译本 > 第172章(第1页)

第172章(第1页)

让我们再次把社会主义(与同一名称的经济运动无关)当作文明的伦理学的浮士德式的例证评说几句。它的朋友认为它是未来的形式,它的敌人则把它看作是堕落的标志,两者都同样是对的。我们全都是社会主义者,不管是否意识到,也不管是否出于自觉。甚至对它的抵抗,也要套用它的形式。

同样地且同等必然地,所有晚期的古典人都是不自知的斯多葛主义者。整个罗马民族作为一个实体,具有一种斯多葛式的心灵。真正的罗马人,虽则是斯多葛主义最坚定的反对者,可比起希腊人,也是更严格的斯多葛主义者。基督诞生前几个世纪的拉丁语是最有力的斯多葛式的创造物。

伦理社会主义是最有可能在目标的方面达成一种生命感的;因为生命的那被感觉为时间和命运的有方向的运动,一旦僵化以后,便会采取一种有手段和目标的心智机器的形式。方向是活生生的,目标是死的。热情洋溢的前进的能量一般地是浮士德式的,而机械的残余‐‐&ldo;进步&rdo;‐‐则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两者的关系犹如身体与骨骸的关系。也正是两者的一般品质,使社会主义跟佛教和斯多葛主义区分开来;佛教和斯多葛主义,连同它们各自的涅槃和不动心的理想,跟社会主义一样,在设计上也是机械的,但它们对后者的动力学的扩张能量、后者的追求无限的意志和对第三向度的激情一无所知。

不管伦理社会主义在前景中的外观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有关同情、人性、和平和热情的关切的体系,而是一种权力意志。对它的其他任何理解都是幻觉。它的目标彻头彻尾地是帝国主义的;它所讲的福利,是扩张意义上的福利,也就是说,不是病人的福利,而是应该被赋予且必须被赋予行动自由的精力旺盛的人的福利,不管有没有财富、出身和传统的障碍。在我们西方人当中,情感的道德,以快乐和有用性为指归的道德,决不是终极的本能,不论我们怎么说服自己。康德必定是道德现代性的领袖和前驱,他(在这个方面他是卢梭的学生)从他的伦理学中排除了同情的动机,提出了&ldo;行动,以便……&rdo;的公式。这种风格的所有伦理学所表达的和意欲表达的,就是追求无限的意志,这种意志要求征服暂时、现在和生命的前景。取代苏格拉底的&ldo;知识即德行&rdo;的口号,我们甚至在培根时代就有了&ldo;知识即力量&rdo;的口号。斯多葛派如其所看到的那样来看待世界,但社会主义者想要在形式和实质上来组织和重塑世界,想用他自己的精神去填充世界。斯多葛派调整自己以适应世界,社会主义者则是对世界发号施令。康德要让整个世界具有他的观点的形式,由此把&ldo;纯粹理性批判&rdo;的观念移到伦理的领域。这就是范畴律令的终极意义,他在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务中都引入了这种律令‐‐仿佛你所实践的箴言,经由你的意志,已成为所有人的定律。这一专制的倾向,甚至在时代最浮表的现象中也屡见不鲜。

将被赋予形式的不是姿态和态度,而是能动性。正如在中国和埃及,生命的价值只是就它的行为而论。由于有机的行为概念的机械化,导致了一般所理解的工作的概念,那是浮士德式的作用力的文明化的形式。这种道德,这种坚持要赋予生命最能动的、可以想象的形式的倾向,乃是比理性更强大的东西,它的道德规划‐‐尽管它们从未受到如此礼遇,获得如此内在的信任和如此热烈的拥护‐‐只有就它们存在于、或是错误地以为就存在于这种作用力的方向上而言,才是有效的。否则,它们就仍然只是单纯的语词。我们不得不在所有的现代主义中区分出两种东西:一种是大众方面的闲适(dolcefarniente),及其对健康、快乐、自由自在以及普世的和平‐‐简言之,它的想当然的基督教理想‐‐的渴望;一种是更高级的心态,只有它能评价人的行为,但它(和浮士德式的其他一切东西一样)既不能为群众所理解,也不为他们所欲望,因为它把目标、故而还有工作过分理想化了。如果我们把罗马的&ldo;paneetcircenses&rdo;(面包与马戏)(伊壁鸠鲁-斯多葛式的生存的终极生命象征,归根结底,也是印度式生存的终极生命象征)同北方(以及古代中国和埃及)的某个相应的象征比照起来看的话,那这个象征就是&ldo;工作的权利&rdo;。这正是费希特(fichte)的彻底的普鲁士(以及现在的欧洲)的国家社会主义概念的基础,在其演进的最后的可怕阶段,它将在工作义务中达到顶峰。

最后,我们要在&ldo;aereperenni&rdo;(亘古长青)的意义上思考一下拿破仑式的绵延意志(thewill-to-duration)。阿波罗式的人总是回望一个黄金时代;这可以使他从忧心于尚未到来的时代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社会主义者‐‐《浮士德》第二部的结尾‐‐则是具有历史关切的人,他视未来是他的任务和目标,认为当下的短暂幸福相较而言是没有价值的。古典精神及其神谕和预言只需要知晓未来,但西方人却要造就未来。第三王国就是日耳曼人的一个理想。从弗洛里斯的乔基姆到尼采和易卜生‐‐正如查拉图斯特拉所说,渴望抵达彼岸之矢‐‐每一位伟人都把他的一生跟某个永恒的黎明联系在一起。亚历山大的一生就是一种奇异的感情迸发,是一个把荷马时代从墓穴中召唤出来的梦幻。拿破仑的一生则是为未来而不是为他自己或为法国而做的苦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