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一说,民众无不惭愧。平心而论,一个国王向他的臣民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实在不算过分。于是上下立刻闻风而动,开始为他推荐选拔&ldo;御厨&rdo;。选来选去,就选到了胡驼子的头上。胡驼子的烹调技术并不出色,但就因他多少会点医药,于是就矬子里拔了高汉。许多人都对他表示羡慕,可他却诚惶诚恐,视为一个灾难,连连推辞说,他只会点兽医,给牛马骆驼看看还可以,万万不敢伺候国王。可独眼龙却说,没啥关系,你就把国王当兽王看就行了。兽王和人王的区别不过就是野心大点,胃口大点,他万一生病,你在扎针下药的时候,加重点分量就行!没想到,独眼龙这句戏言,居然也得到了马黑马的大为赞赏,哈哈地笑着说,对的,对的,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你自管去做华佗,我可绝不当曹操。于是,他便被名正言顺地推向了御厨兼御医的宝座。
[按:这一点在外甥的讲述中始终没有提及,不知是胡驼子没有给他的外甥讲,还是外甥没有来得及给我讲,且待后考。]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便是给国王及其王室成员,包括花奴皇后,墓生儿太子,驸马车怕万一等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体检结论是,一切正常,完好无恙;只是每个人都有一点儿算不上疾病的小毛病:国王的肝火有点旺,皇后的肾脏有点虚,太子的先天有点不足,驸马则略有阳痿的苗头,可适当做点注意。
接下是第一道御膳大菜,可把他实实难住了。一个几十年当兵吃粮的人,懂什么烹调技术。这些年又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除了大锅地煮肉大碗地喝酒外,一切都是野菜野饭胡拨拉,哪晓得宫廷的排场,皇家的食谱。连续几天,把他急得抓耳挠腮,团团乱转,想不出一个新花样。这时候,马黑马亲自提示了,问他:&ldo;你知道世上的东西啥最好吃吗?&rdo;&ldo;知道知道,那是‐‐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rdo;他想起了一句民谚。
&ldo;那你就给我做点龙肉吧!&rdo;
&ldo;呀呀,陛下!这、这……我哪里给你找龙肉去呀?&rdo;
&ldo;嗯?办不到?&rdo;
&ldo;办不到!办不到!陛下,你就是打死我也办不到!……&rdo;
&ldo;呵呵,办不到就办不到,慌张什么?朕可不是那种硬要臣下做办不到的事的昏君。既然龙肉不可得,那就给我来点驴肉吧!&rdo;
&ldo;驴肉?&rdo;
&ldo;嗯。&rdo;
&ldo;陛下,驴肉你是常吃的,有啥稀罕?&rdo;
&ldo;是的,驴肉是常吃的。但以前吃的是死驴肉,现在我想吃点活驴肉。&rdo;
&ldo;活驴肉?&rdo;
&ldo;对!就是说,驴肉吃了,驴还不死。&rdo;
&ldo;陛下……这可得你亲自动口……&rdo;
&ldo;当然要我亲自动口!难道我吃饭,还要旁人代嘴?&rdo;
&ldo;不不,陛下,我是说,咱这里的驴都是野驴,性子很烈,你的力气和牙齿……&rdo;
&ldo;胡扯!你是要我去跟驴咬仗吗?我又不是狼!我是说,由你把驴肉给我做好,还把驴儿撤出去继续吃草!&rdo;
&ldo;呀‐‐&rdo;他终于一拍后脑,恍然大悟,&ldo;懂了,懂了!&rdo;
随之一阵风跑出去,命人牵来一头肥壮的野驴,地上栽四根木桩,分别绑住四条驴腿,而后由他手提一壶滚烫的开水,一手握一把牛耳尖刀,将开水向驴屁股蛋上一浇,噌噌刮去皮毛,接着尖刀一剜,割下一块肉来,再飞速地跑进厨房,向油锅里一丢,&ldo;滋啦&rdo;一声,驴儿还在木桩上惨叫,一盘珍馐已经端出……从此,这一道活驴肉便成了旮旯城王宫的上品名菜。马黑马一吃上瘾,竟一发而不可收,每过三日五日,就要品尝一下活驴滋味。而且越吃越馋,越吃越挑剔,今天要驴的这个部位,明天要驴的那个部位,不出数月,野驼滩的驴群中到处出现了伤残之驴,有的屁股上被剜去一块,有的胸胛上被割去一刀,还有的被削去一只耳朵或剁掉一只蹄子,那悲惨之状真不堪言说。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偶尔有某一头被他特别看中,竟不肯一次放过,而是持久地将驴拴在木桩上,嘴下置一盆清水和嫩草,长期地养着,今日割一刀,明日割一刀,直割得那驴日日惨叫、夜夜呻吟,直到白骨露出、心被掏出,方可死去……
面对如此惨景,不仅令后来的人们闻之色变,就连当时的一部分军民也觉触目惊心,不忍目睹。有一些老兵就感慨万分地说,胡驼子啊胡驼子,多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怎么一入皇宫就变得这么心狠手辣。胡驼子也显出万分的痛苦和矛盾,常常提刀对驴,不忍下手,流泪说道,驴儿啊驴儿,不是我要杀你,实在是国王想要吃你……那两难之状,同样令人心碎。
但不管怎么说,人随王法草随风,既然国王带了头,国民也就竞相效仿,从此红鸟国掀起了一股虐食之风。
二十六
他们开始讲究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讲究起悠悠万事,惟吃为大。活驴肉权当国王的专利,驼羔马驹则属全民共有;虽然下刀剥皮时还有点于心不忍,但美味入口后的感觉却是心安理得。一时间,人人争当美食家,个个成了八仙客。过去许多五大三粗的汉子,吃肉是双手抱骨头,喝酒是大碗咕咚咽,现在竟忽然变得文质彬彬,雅态可掬。还有一些人,更是把当日听戏文,喧谎儿得来的一些道听途说当作正本,照猫画虎地炮制出各种各样的所谓山珍海味,一时间竞相攀比,互相炫耀成了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