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的郑芝龙和他的儿子郑世恩、郑世荫等全家十一口&ldo;照谋叛律族诛&rdo;1。
消息传到台湾,郑成功深感悲痛,尽管他对此早有思想准备,父亲和无辜的
弟弟、侄儿满门抄斩毕竟不能无动于衷。
1662年四月,林英从云南逃回,报告了永历帝在缅甸被清军俘虏,西南
抗清武装只剩下李定国率领的残部退往边境地区的消息。这意味着东、西遥
相呼应的局势已告结束,清廷将集中力量对付郑军。郑成功弄巧成拙,内心
的悔恨可想而知。他的实力既不足以公开以隆武帝的继承人同清廷逐鹿中
原,只好继续挂着没有永历帝的永历招牌,僻处一隅。不少史籍把郑成功说
成是明朝的纯臣,对他和他的继承人存明朝&ldo;正朔&rdo;三十余年津津乐道。这
种见解是比较肤浅的。对复明志士而言,永历朝廷覆亡即已心灰意冷,极少
数随郑成功赴台的官绅、宗藩不过借此保住先世衣冠,几乎没有人把仍奉永
历年号的郑氏集团作为复兴明朝的希望。郑成功一贯的思想是&ldo;东南之事我
为政&rdo;,不奉近在咫尺的鲁监国而遥奉永历,并不是由于朱由榔在血统上近
于帝室,而是欣赏&ldo;天高皇帝远&rdo;,江日升《台湾外纪》记载郑&ldo;经承父例,
总兵以下皆自委任,如公、侯、伯及提督,必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rdo;(二
二一页)。所谓&ldo;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rdo;不过是一种形式,等于左手写报
告,右手批准,恩威自操,何等愉快。自然,郑成功除了尊帝虚礼以外,也
真心实意地希望永历朝廷能够存在下去,这样既可以借朝廷名义吸引东南复
明势力的支持,又可以利用永历朝廷支撑于西南牵制清军相当一部分主力。
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打得太精,结果事与愿违,使自己陷于进退失据的尴尬
局面。饮下自己酿造的苦汁,无疑是导致郑成功晚年心理失去平衡、举动乖
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郑成功心中郁积的忧闷终于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世
2《台湾外纪》、《海上见闻录》(定本)记陈豹降清在康熙元年三月;《清圣祖实录》卷八记康熙二年
二月&ldo;戊午,授投诚伪侯陈豹为慕化伯&rdo;。
1《清圣祖实录》卷五。《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第二五五页,顺治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谕兵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