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不言而喻派兵入宫,用武力控制他(她)们的人身自由。这才是真正可行、真正有效的&ldo;定身术&rdo;!

到这里,一个被李世民和贞观史臣刻意隐瞒的重大真相就浮出水面了。

那就是事实上玄武门之变有两个战场:一个在玄武门前,一个在太极宫中。

前者是我们熟知的,是公开的第一战场;而后者是我们完全陌生的,是被遮蔽的第二战场。

那么,这个战场的范围有多大?是整个太极宫吗?最需要控制的目标是谁?是所有侍卫、嫔妃、太监、宫女吗?

这是不可能的。李世民绝不会笨到把有限的兵力放到整个太极宫中去漫天撒网。而且就算你控制了九十九个,只要有一个漏网,跑去跟皇帝报信,整个行动照样是前功尽弃。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直接派兵进入皇帝所在的地方,直接控制皇帝!

第17章&iddot;科举制与社会公正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出人头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顺利入仕。所谓&ldo;学而优则仕&rdo;,所谓&ldo;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rdo;,所谓&ldo;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rdo;等等,说的都是一回事,那就是一旦能够顺利走上仕途,该有的一切自然都有。换句话说,一旦拥有政治权力,连带着就有了社会地位、有了名声、有了荣誉、有了财富、有了女人、有了想要的一切!(中国社会之所以迄今为止仍然遗留着浓厚的&ldo;官本位&rdo;色彩,其主要缘由在此。)

简言之,在古代中国,政治决定了人们的一切!

那么,哪一些人才有入仕的资格呢?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按什么标准入仕呢?是否公平,规则是否公开,结果是否公正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考察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中国人的入仕之途

自秦汉以降,传统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两汉的&ldo;察举制&rdo;、魏晋南北朝的&ldo;九品中正制&rdo;和隋唐的&ldo;科举制&rdo;。

两汉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最普遍实行的是&ldo;察举&rdo;。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官对当地的吏民进行考察,以品行为标准,以地方舆论(乡评)为根据,把人才选拔出来,向中央举荐。察举的科目繁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ldo;孝廉&rdo;。所谓孝廉,顾名思义,就是&ldo;孝子廉吏&rdo;。之所以要以&ldo;孝&rdo;和&ldo;廉&rdo;为标准,是因为&ldo;孝悌&rdo;是为人子者最重要的品格,而&ldo;廉洁&rdo;则是为官者最重要的操守。(《汉书&iddot;文帝纪》:&ldo;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廉吏,民之表也。&rdo;)

孝廉之举始于汉文帝,本来是不定期选举,从汉武帝时代起则逐渐成为一种定期定员的选官制度。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和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曾两次下诏,责令每个郡国每年必须选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到了东汉时期,中央政府更是严格规定:凡户口满二十万的郡国每年必须举荐孝廉一人,其中较大的郡可以举荐二人,而户口不满十万的郡则每两年举荐一人。

两汉的察举制度通常要经过这样一些程序:一个年轻人必须先进入太学读书,根据毕业考试的成绩分成甲乙二科,甲科出身称为&ldo;郎&rdo;,留在皇宫中担任侍卫;乙科出身称为&ldo;吏&rdo;,回到家乡担任地方官的僚属。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实习后,才由中央或地方的官员根据他们的各方面表现进行举荐,最后再经过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正式走上仕途,为官从政。

相对于先秦时期以血缘为基础的世袭制和分封制,两汉的察举制度显然是一大进步。因为从原则上说,它的政权是面向所有读书人开放的,而且选官标准又是以德才为基础,所以基本上打破了由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然而,这看上去既合理又公正的一套选官制度,事实上却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大多数人根本读不起书。

两汉时代,书籍都写在竹或帛上,一片竹简最多只能写二十来字,传抄既费时又费力,更不便于携带和流通;帛虽然没有这些问题,可它是昂贵的丝织品,用它来书写,成本又太过高昂。如果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家中藏书丰富,要做到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不是什么难事。可要是出生在没有藏书的普通人家,为了读几本书,往往就要跋涉千里、寻师访友,其读书求学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的官职虽然是不可世袭的,但是&ldo;书籍&rdo;却是可以世袭的,因此诗书传家的家庭就具有了某种&ldo;垄断性优势&rdo;。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要占有&ldo;知识和学问&rdo;这种稀缺资源,就能比较轻易地获得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换言之,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很容易就可以变成一个做官的家庭,变成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所谓&ldo;黄金满箧,不如遗子一经&rdo;,正是这种情况的鲜明写照。

此外,家族中只要有人当过郡太守,拥有过察举之权,那么经他察举进入仕途的人就成了他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将来一旦在

十二科举制与社会公正(2)

政治上得意,通常都会回过头来报恩,也察举他&ldo;恩师&rdo;的后人。因此在一个家族中,只要先辈曾察举过别人,他的子孙被察举的可能性自然就远远大于普通人。久而久之,每个郡中就会有那么一两个家族,几乎永远占有&ldo;孝廉&rdo;的名额。这样的家族慢慢就具有了后世所谓的&ldo;郡望&rdo;,形成了高高在上、拥有特权的&ldo;士族门第&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