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夏商社会生活史全文 > 第86章(第1页)

第86章(第1页)

匕的实用场合则广得多。《易&iddot;震卦》&ldo;不丧匕鬯&rdo;,注云:

&ldo;匕,所以载鼎实。&rdo;《仪礼&iddot;士昏礼》&ldo;匕俎从设&rdo;,郑注:&ldo;匕所以别出牲体也,俎所以载也。&rdo;可知匕可以把肉类食物从容器中擗取出。又用于批取饭食,《仪礼&iddot;少牢馈食礼》云:&ldo;雍人摡鼎匕俎于雍爨,廪人摡甑甗匕与敦于廪爨&rdo;,贾疏:&ldo;匕,所以匕黍稷者也&rdo;。殷墟出土《戍嗣子鼎》铭,有鼎的异体字作■;沣西出土殷周之际大鼎的鼎字作■2;意为鼎中有实,煮而以匕取之。甲骨文有■3,为同字之异构,鼎下之燃木移入鼎中,实乃文字讹变使然。商末帝辛时《四祀邲其卣》铭有煮字作■,像鬲下燃火而匕取鬲中肉羹形,甲骨文简写作■、■1,意同。可见匕主要是为批取饭食或擗取肉食或捞取羹食的进食餐具。

匕、柶之用,始于新石器时代。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墓葬出有距今4500年的玉匕,与陶鼎、壶、罐等同出2。山东王因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骨匕,常常是放在陶鼎中的3,匕为餐具可以确知。晋南陶寺龙山晚期墓葬中,亦发现骨匕与木豆、陶斝之类的食器放在一起,匕体扁平光滑,前端磨出钝刃,柄梢对钻一孔,长20厘米以上,宽22~34厘米4。偃师二里头遗址和河北磁县下七垣遗址,均出有夏代骨匕,扁长条形,磨制很精5。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有不少条形骨匕和曲体骨柶,长10~19厘米不一,其中一期1件,二期6件,三期12件,四期39件6,呈猛增趋势,说明匕、柶助食渐已风行。有商一代,这种进食法更有所推广,各地商代遗址几乎都有骨、角制的匕、柶发现。1935年安阳西北冈王陵区1567号假大墓还出土过数量高达700余件的骨柶丛7,大概是当时王室贵族聚饮用的餐具。

商代中期以降,贵族好以铜、玉制匕、柶进食,匕部有贝形、尖叶形、平刃凹槽形、弧刃凹槽形、箕形等等,造型纹饰风格多样多姿,制作达到一时代的高度。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中期遗址,出有一种长255厘米的羊首柄铜匕,两侧安有圆钮套环8。这类造型的铜匕以陕北晋西黄流两岸一带发现最多,工艺最精。如陕北延川马家河一座商代中晚期墓葬,随葬鼎、斝、觚、爵、瓿等铜器11件,其中有一件铜匕,平刃凹槽,通长27、槽宽59、柄宽35厘米,也是羊首柄端,在柄面上前后铸有跪坐人和立虎,柄背为乳钉纹,极别致1。当地还常出一种蛇首有阑柄端的铜匕,长25~36厘米上下,蛇首可转动,柄或缕空。(图23)在陕北绥德墕头村、清涧寺墕,以及晋西石楼地区后蓝家沟、义牒、褚家峪等地均有发现2。用动物为造型,间接反映了当地部落方国的狩猎畜牧经济生活,其文化也曾影响中原地区,大概台西的羊首柄铜匕就是这种文化传播的产物。

不过,中原地区也有固自的匕、柶风格。山东平阴朱家桥遗址发现一种骨制&ldo;漏柶&rdo;,前端匕部弧刃,上面钻了约25个漏孔3。30年代安阳王陵区殷墓也曾出过一件曲尺形铜&ldo;漏匕&rdo;,原安有长木柄,已不存,勺面有数条漏空4。(图24)其性质类似今之漏勺,捞取羹食时能滤去汤水。《礼记&iddot;明堂位》:&ldo;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rdo;郑注:&ldo;龙,龙头也;疏,通刻其头。&rdo;此说可疑。疏有通义、洞义。《说文》:&ldo;疏,通也。&rdo;桂馥《义证》云:&ldo;《大戴记》作&lso;通越&rso;,《荀子》注引《史记》作&lso;洞越&rso;,今《史记》亦作&lso;通越&rso;。&rdo;&ldo;殷以疏勺&rdo;,应指勺部带漏洞而能滤去汤水的勺,此固由考古发现的殷代&ldo;漏柶&rdo;、&ldo;漏匕&rdo;而悟解其迷。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匕、柶,基本上集中体现了殷人的制作风格。有一件白玉簋内,出土时里面放着铜匕一、骨匕(原释勺)二;铜匕长10厘米,匕部为贝形,细长柄;骨匕长近15厘米,匕部为尖叶匙形,制作甚精。另又有玉匕二,一件长147厘米,匕部平弧刃,凹槽,柄端钻一小孔,可系穿,通体纹饰华美,由蝉纹、夔纹、饕餮纹、目雷纹、三角纹巧妙搭配合成;另一件长188厘米,匕部宽薄而略外凸,通体抛光;显示了极高的玉作工艺水平。还出骨匕、骨柶16件,通长9~13厘米上下。其中一件骨匕,束腰而两端外突,平刃弧槽,柄首钻三小孔,柄身纹饰类似玉匕,形制风格却相异。一件骨柶,状如簸箕,腰部刻一半环,侧形颇如上引甲金文字所从之匕字1。大概匕、柶在实际使用中,初无定分,饮酒场合可用,批取肉食、饭食、菜肴时也可用,柶专用于饮酒场合,实乃后制。

2勺、斗、瓒。三者功用,主要是用来挹酒舀汤的餐具。斗或作枓、钭,从木从金,乃示意质料为木制、铜制。《说文》云:&ldo;勺,枓也,所以挹取也。&rdo;又云:&ldo;枓,勺也。&rdo;勺、枓互训,两物应有所同,即两者都有柄联接前端小杯。《玉篇》云:&ldo;勺,饮器也。&rdo;又云:&ldo;枓,有柄形如北斗星,用以斟酌也。&rdo;勺、枓都见于饮酒场合,区别在柄形,勺为直柄,可挹可饮;枓为曲柄,除用于斟酌外,又用来挹水,《礼记&iddot;丧大记》有云:&ldo;浴水用盆,使水用枓。&rdo;

唯勺柄如用玉制者,则专称瓒。《诗&iddot;大雅&iddot;旱麓》云:&ldo;瑟彼玉瓒,黄流在中。&rdo;毛传:&ldo;玉瓒,圭瓒也。&rdo;郑笺:&ldo;黄流,秬鬯也;圭瓒之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rdo;有学者认为,瓒原是一种玉柄铜头的勺子2。传殷墟出土&ldo;玉题铭&rdo;有&ldo;王锡小臣■瓒&rdo;3,知晚商已有&ldo;瓒&rdo;的名物。陕西长安县大原村发现的晚商《乙卯尊》铭有&ldo;黄瓒&rdo;一名4。又有学者细加辨析,认为瓒形以玉为柄,黄金为勺,用以挹取鬯酒,其以圭为柄的称圭瓒,以璋为柄的称璋瓒,黄瓒是因瓒是黄金勺,故以色称。在商代,瓒是王祼酢宾客的用器1。此说大体可信,但瓒是否以黄金为勺,仍可商,甲骨文中称铜块为&ldo;黄吕&rdo;,春秋时金文中犹见其称2,证以考古出土实物,似铜为勺头说更适切些。另外又有仿玉之陶瓒柄者。(图25)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