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夏商社会生活史全文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二王邑人口自然构成

在人口学研究工作中,通常将人口按其自然标识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人口构成,专名为人口自然构成,主要包括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性别构成。人口年龄构成指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所占比重,可任劳动人口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等,都取决于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性别构成指男女性人口所占比例,对婚姻和人口的再生产有直接影响,因此也是人口最基本的构成1。

夏商王邑的人口自然构成研究,主要有赖于考古学研究成果,尤其是墓地墓葬出土人骨的鉴定分析。

迄今为止,偃师二里头夏代后期王邑遗址,前后共发现发掘墓葬达330座以上2,但有关出土人骨未见鉴定报告公布,无从进行讨论。

殷墟商代后期王邑,自1929年秋首批科学发掘小屯北地24座墓葬以来,至1991年底以前公布资料,累计发现发掘墓葬总数高达6277座。特别是涵盖墓地中小平民墓的几批人骨年龄、性别鉴定报告3,有助于深入分析这座王邑的人口自然构成。现汇录于下。(殉葬者除外,见下页)

表中82个人骨个体鉴定,根据死者年龄构成可推算出当时未计入婴幼孩童死亡在内的平均死亡年龄。人骨年岁鉴定均为单个数值,如20~25岁,则取其中间值,即225岁。年岁累加而除以总个体数,计算得平均死亡年龄约为343岁。据河北磁县下七垣商代墓葬出土人骨鉴定,能确定年龄者有14具,计算得平均死亡年龄约为299岁4。比较两者似表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经济生活条件,对人口寿命长短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达的殷墟王邑,居民平均寿命明显比其他地区要高。不过,两者尚未计入孩童死亡比率。

1958~1961年殷墟近20处墓地的发掘,提供有一组可涵盖这座王邑内的孩童死亡比率,在总共427座墓葬中,

有孩童陶棺葬125座1,比率约为2927%。如以这一比率相应纳入上表,孩童个体数份额应有24个,总个体数则上升为106。以孩童年龄级为0~14岁,中间值为7岁,则计算得总体的平均死亡年龄约为282岁,知殷墟王邑的居民平均寿命毕竟还是相当低的。

平均寿命低,死亡率自然高,两者成反比,其关系式如下:

死亡率是说明人口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如陕西华阴横阵仰韶墓地测算出当时的死亡率高达459~493&peril;2。可见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资料来源困难,以及卫生条件差等诸方面因素,人口死亡率也就极高。再如新中国成立前,1928~1933年河北等16省101个地区调查,平均死亡率达28&peril;。建国后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有很大改变,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1981年的死亡率降到636&peril;3。殷墟王邑的人口平均死亡率表明,当时居民的健康状况显然已较原始时期进了一大步,这与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紧紧相应的。但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孩童的死亡比率很高;二是女性死亡高峰是在15~25岁孕育旺盛期的青年阶段,在26~44岁的壮、中年阶段有所下降,能活到老年的女性甚少,相反,男性死亡高峰是在壮、中年阶段,正处于承担社会和家庭重任的年岁。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特征,同时又说明生理调节和社会负担,分别构成了女性和男性的主要死因。

鉴于殷墟王邑居民平均死亡年龄仅282岁,寿命偏低,故我们把老年年龄界限下定到51岁,这部分人仅占到总个体数的755%。下面就王邑中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人口的比例作一估计,也即当时的经济抚养系数。非劳动人口当包括14岁以下孩童人数和51岁以上老年人数两部分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都有经济负担,14岁以下孩童和已超过劳动年龄的老人都不参加经济活动,仅仅是对王邑内抚养与被抚养比例关系进行粗测。其计算公式为:1

经济抚养比不难看出王邑内总负担系数较高,差不多每百人需抚养孩童和老人43人,近于每两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负担一个非劳动年龄人口。其中孩童抚养系数达032,为老年抚养系数011的3倍弱。按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标准,孩童系数在03~04,或老年系数在005~01,则均属于成年型人口2,殷墟王邑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在此指标范围,说明王邑居民经济活动的参与率是比较高的。

殷墟王邑的人口性别构成,是以青、壮、中年男性成员占多数,女性成员中以青年为多,壮、中、老三个级别的妇女人数呈急剧减少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83,男性人数大大高于女性。男多女少似在商代较为普遍,藁城台西遗址墓葬出土人骨,可确定性别的成年人中,男性有22人,女性9人,性别比为2443,显得更高。

男多女少,早在史前社会就已十分突出,现据有关人骨资料

按生物学现象,人类出生的男女两性之比,在常态情况下应该是平衡的。但从上举20例看,除青浦崧泽和华阴横阵两处遗址的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即女性人数高于男性外,其余绝大多数都反映出性别比过高现象,况且即就崧泽遗址人骨言,在总共103个个体中,能确定男女性别者仅39个,尚有64个不明,性别比未必是在100以下,说明史前时期人口性别比过高,乃是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合20例而平均计之,这一时期的性别比约为1904,男子几乎多出女子一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