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夏商社会生活史全文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殷墟王邑宫室区内曾揭出53座夯土基址,分甲、乙、丙三组。甲组15座,门向大多朝东或朝西,配置有左右对称的特点。乙组21座,重要基址多向南,组合有序,混然一体,由南而北要经过6座建筑,5道大门,前后走距约200米,直抵最北面的一座土质纯净的方形高台。丙组17座,组合配置据说可概为&ldo;大五、小五、南五、二路&rdo;八字,&ldo;大五&rdo;指主体布局面貌,即中心为一座20&tis;17米的土台,外围四隅各配置以一座方基;&ldo;小五&rdo;指中心土台上有5座呈嚣布列的小型基址;&ldo;南五&rdo;指中心土台南面有一座基址居中,东西两侧各分列两座长方形基址;&ldo;二路&rdo;指两座狭长形基址相夹峙,可能力长廊式建筑1。这三组基址自北而南簇集一地,既有区别,又形成有机联系整体。

在丙组基址西南约200米处,又发现房基10余座,面积都不大,其中两座长方形基址,东西平列,间距约5米,门向均东开,同属一组,靠东面一座,其下压着著名的&ldo;妇好墓&rdo;2。

近年又于乙组基址东南约80多米处新发现一组大型宫室建筑基址群,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3座长方形基址组成,呈■形配列,缺口东向,面对恒水,3座基址长度为50~60米不等,进深均75米左右,主殿座北朝南,面积达450平方米,中间的庭院面积达2100平方米,形成一自成一体的半封闭式宫室建筑群体3。

殷墟王邑的宫室建筑群体,组合复杂,主次有别,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前后左右对称照应。宫室大多为土台式,有长形、方形、凸形、凹形、曲尺形、圆墎形等等。在空间结构上,有单层排屋,也有双层楼屋。这与殷墟甲骨文中名类繁多的建筑称名是相应的,如除前丈列举的各类宫、室专称外,又有南宣、官(馆)、宗、升、旦、家、祊、过■、庭、寝、宦、■、门、户、西仓等建筑名类。官(馆)有西官、公官、戍官;庭有盂庭、召庭、大庭、小庭之分;寝有王寝、大寝、新寝、东寝、西寝等;■有文■、大■、小■;门有庭门塾、乙门、丁门、丁宗门、宗门、南门、入出门、■门、■门、■门、尹门、亦门、设门、庸门、三门等细分;门又或称户,如丁宗户、宗户、庭西户、三户之类,殆指单门,以有别于双开门。

宫室建筑的形制和布列位置不同,性质功能当有所分。如甲组基址,有的铜础立柱,至为庄重华贵,似属商王室最高统治者居住、享飨和治事之所;有的当为附属官署;有的屋内有灶,似为近亲或僚属住所。乙组基址以最北的方上高台为核心所在,附近密布祭把坑,可能为宗庙建筑群1。丙组基址大多有台无础,一些台上另有玉璧、人牲、兽牲、柴灰、燎牲、谷物、陶器、空坑等8种不同祭祀遗迹,应属祭坛一类建筑2。甲骨文有&ldo;内■土&rdo;、&ldo;外■土&rdo;3,是内祭、外祭的祀天地神祗人鬼场所,疑即指这类祭坛。一些墓上或附近相关建筑,很可能是甲骨文所谓宗、升、旦、家之类的藏主致祭寝庙。总之,宫室的规度,融政、祭、生活为一体,充分围绕&ldo;定其人神所居&rdo;而展开,借重神权以强化王权的政治思想,在宫室的建制和布局中得到相应贯彻和体现,其形制的奢靡庄重与浩大气势,代表着商代后期首屈一指的国家级建筑层次。

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两座商代前期王邑的显著不同,是殷墟王邑并未遵循&ldo;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rdo;的都邑经营模式,这恐怕与商代中后期王畿区的稳固和国力的鼎盛有直接关系。但分片系的等级居住体系却得到全面深化,王邑内的聚居点,规模远胜前代,一般都持有各自的居宅、农田囿苑、作坊、墓地、宗庙、族众、隶仆等,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并以与商王室之间内在的社会政治关系和自具的经济实力,占据都邑一席之地。殷墟西区族墓地出有&ldo;邑云&rdo;铜鼎,揭示了这类聚居点大抵属于以族氏为单元的&ldo;小邑&rdo;实体,由此形成了邑中有邑的&ldo;卫星城&rdo;式众星拱月格局。《左传&iddot;定公四年》有&ldo;殷民七族,陶氏、施氏(旌旗之工)、繁氏(马缨之工)、锜氏(釜工)、樊氏(篱笆之工)、饥氏、终葵氏(锥工)&rdo;,或许可以说明各&ldo;小邑&rdo;族氏生活共同体在王邑经济功能方面所起的作用。

殷墟王邑内小邑的居宅,大致可分三个等次。第一等是地面式住宅,套间居多,面积30平方米上下,室内地坪颇讲究,有灶坑,有用人奠基现象,房屋周围埋有小孩陶棺葬,如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附近曾发现7座,当属族氏贵族、工官或上层自由平民包括其家族的住所。第二等是半地穴式住宅,单间居多,面积15平方米上下,屋内有烧灶,当属中下层族众家室或由奴隶松弛了隶属身份的劳动者所居。第三类是深入地下的穴居,小仅容身,阴暗潮湿,居住者当是地位卑贱的工奴或奴仆1。

由此可见,承夏代都邑规度注重&ldo;定其人神所居&rdo;,商代王邑也是始终以宫室区、寝庙、王陵区或上层贵族墓地构成邑内主体框架,唯邑制的确立每以时势、世态、实用着眼,从而决定城郭的营建与否。其总体区划安排,则保持了分片系的族氏等级聚居体系,但随着王邑政治功能的强化,经济功能的上升,以及人口的日益增多,由内城外郭式、一城制至后期又出现了邑中有邑格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