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
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杜甫念念不忘的远祖杜预是西晋的名臣、名儒,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
督荆州诸军事,在灭吴战争中战功赫赫,为西晋的统一全国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灭吴之后,他在江南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公私俱受其益。杜预博学多
术,在政治、经济、军事、律令、历法、算术、工程诸方面均有研究,人称
“杜武库”。平生对群经特好《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
为现存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左传》注本,被后人收入《十三经注疏》。在
杜甫心目中,杜预可以说是儒家的理想人物了,所以社甫对他推崇备至。在
今天看来,杜甫念念不忘“列之以公侯伯于男”与“守官”,似乎有歆羡功
名富贵之嫌。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说:“杜甫是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
的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有田产不必纳租税,丁男也不必服兵役,在社会里
享有许多封建特权。它和名门士族通婚姻,遵守儒家的礼教,专门辅助统治
者,剥削人民。?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杜甫庸俗的一面,他中年时期在长安
那样积极地营谋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求援引,这和他家庭的传统是
分不开的。”又说:“历代祖先的‘奉儒守官’不过促使杜甫热衷仕进;杜
预只给他一些不能实现的事业幻想。”但是我们认为,在古代,“守官”与
“奉儒”本是相依相存、不可分割的。在儒家看来,要想行大道于天下,舍
作官为政外别无他途。所以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
语?子罕》)孔门的子路也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论语?微子》)只要不是碰到暴虐无道的君主,儒家总是主张积极入仕
的。就杜甫一生的行事来看,“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对他产生的主要影响
决不是“积极地营谋官职”,而是坚信儒家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这对诗
人杜甫的成长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代是一个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在唐代,儒、道、释三种思想流派都
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支持,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纷局面。盛唐时代的
诗人思想既复杂,又活跃,王维信佛,李白好道,都是很著名的例子。杜甫
则与众不同,他虽曾在青年时代往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晚年也写过“愿闻
第一义,回向心地初”(《谒文公上方》)“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秋
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之类诗句,但那仅是一时的冲动之举
和兴到之言,就其思想的主要倾向而言,我们完全同意清人刘熙载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