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艘二百吨以上的商船,这仅仅是他们1789年实力的十分之一。
在所有的反法同盟国家中,只有英国达到了它的目的。它的盟国认识到
这一点,都谴责它没有给它们派遣军队;而这不能使同盟得到巩固。但是英
国还没有懂得:仅仅靠它的海军力量是不能迫使法国投降的,最后胜利必须
在大陆上赢得。
三、法国及其盟国
随着反法同盟各国的分裂,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却正是十分强有力
的。除了阿维尼翁、蒙贝利亚尔和牟罗兹之外,法国还吞并了比利时、马斯
特里赫特和荷兰弗兰德、来因河的左岸(至少是一直到科布伦次以下离开来
因河、到达并顺沿罗尔河一线)、以前的巴塞尔主教邦(包括波伦特鲁伊、
圣伊米耶山谷和明斯特山谷以及比尔)、日内瓦、萨伏依和尼斯。法国仍然
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战争使它死伤和失踪了约六十万人;然而,这些被
公认为骇人听闻的损失并没有危及到法国的有生力量;法国如果善于使用这
些有生力量,无疑能击败任何攻击。何况法国已不再象1793年那样孤立了。
在&ldo;全国皆兵&rdo;的名义下作为临时措施而采用过的强制兵役制,根据共
和六年果月19日(1798年9月5日)的儒尔当法已被规定为永久性的征兵
规则。除非处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这项法律只要求那些用抽签或征募的办
法产生的一定的人数服兵役。但是在共和七年,那些适龄的青年人利用共同
招募志愿兵以凑足他们所在公社的军队数额的办法,而得以逃避这项法律的
规定。波拿巴后来只不过是增加了个人顶替的规定,这项办法是原曾实行
过,以后被他的前任又禁止了的。此外,督政府还使&ldo;混合编制&rdo;臻于完善
1,显著地改进了骑兵队,并改变了军官的产生办法;由士兵选举军官的办
法已因共和三年芽月14日(1795年4月3日)的法令而大大减少了。军队
的精神面貌起了变化。如同在市民生活中那样:追求荣誉,甚至追求金钱逐
渐代替了革命的热情。然而,尽管有受王党煽动宣传而发生的哗变,军队依
然是法国革命的后盾。作为战争的工具,它是无与伦比的。任何勇敢的人都
有迅速晋升的机会,这仍然是深得人心的平等象征,它吸引着雄心勃勃和富
于战斗精神的青年人。法国革命使激发个人力量成为现代世界的主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