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湾建设
日本犯台,促成了中国海防的积极建设,亦促起了朝野对于台湾的重视。就地理上说,台湾关系海防极大,一有意外,全局牵动。过去两百年的消极政策,断不能应付当前及今后的情势,躬莅其境的沈葆桢曾说:&ot;彼(日本)退吾备益修,则帖耳而去;彼退吾备遂弛,则又抵隙而来。&ot;&ot;台地向称饶沃,久为他族所垂涎,今虽外患暂平,旁人仍耽耽而视,……年来洋务日密,偏重在于东南,台湾海外孤悬,七省以为门户,其关系非轻。&ot;台湾善后,绝不容缓。所谓善后,实即创始。沈初到台湾,即修建炮台,为治标工作,其后从事基本经营,作长治久安之计。
沈的主要措置,一为开山抚番,藉卫地方,以弭内忧。开山工作为修通道路,沿途筑堡、设屯。抚番工作为安抚良民,平服凶逆,清查番户,安定番业,设立番学。二为招徕垦户,废除内地渡台禁例,设招垦局,内地来台者免费乘船,到后官给口粮、土地、耕牛、农具、种籽。三为增置郡县。于原有的一府、四县、三厅外,南部添设-县,中部、东部各添设一厅,北部添设一府、三县、一厅。1四为推行新政。沈未来台湾之前,已派员勘探基隆煤矿(一八六八),到台之后,经营益力,聘用英国矿师,再行勘查,添置机器。又备置轮船,行驶闽、台之间,准备以台湾为将来南洋舰队的基地。此均一八七四至一八七五年之事。
继沈葆桢经营台湾的,以丁日昌为重要。一八七五年丁任福建巡抚,几乎是以全力筹划台湾建设,认为购铁甲船、练水雷军、枪炮队、造炮台、开铁路、立电线,皆属应办之事。基隆煤矿开采已有端绪,硫矿、煤油、樟脑、茶、铁亦当逐渐招商开拓。惟筹款不易,李鸿章劝他先专力路、电、矿、垦。基隆煤矿有了改进,中国最早的电线在南部架设,联贯南北铁路亦在计划。
首发台湾建省之端,而奠其基者,为沈葆桢,十年之后,终于实现,此为中法战争所促成。战争期间负责台湾军事的刘铭传具有进步的观念,一八八四年十月,被授为福建巡抚。中法战事甫了,他自请开缺,以便专心经营台湾。中枢及李鸿章因此次战争的教训,即决心大治海防,于是一面命刘留台,一面由李添置铁甲快船。一八八五年设立海军事务衙门,与台湾改建行省的上谕同时颁发,即以刘为第一任巡抚。
刘铭传希望将台湾建设成一个模范省,作为富强的基础。他采行的政策,与沈葆桢、丁日昌无大出入,而成就过之。除改进番人经济、教育,调整行政区域外,一是整顿财政。首先清丈地亩,重定赋则,使豪室之家不得隐匿霸揽,胥吏无由朘削,人民负担平均。台湾原额赋银为十八万两,今则达六十七万两。次为清理税收,由九十万两增至二百余万两,最后与田赋合计为四百余万两,台省之财,足供台省之用。二是军事建设。编练舰队,虽力有未逮,陆防则大为增强,营建新式炮台,上架西洋大炮,配以水雷。所有防营,皆用洋枪,延洋员教练,并设机器局。三是举办交通实业。铁路计划为北起基隆,南达台南。台北、基隆之间,于一八九一年完成,台北、新竹之间,于二年后竣工,共长六十英里。轮船添置八艘,航行上海、香港,远及南洋。电线南北联接,及于福州、澎湖。邮政随之开办,较大陆的正式设立尚早。基隆煤矿,新购机器开采,并设煤油局。农产方面提倡水利、种茶、植棉、蚕桑。商务方面,招徕南洋华侨投资,奖励对外贸易,建筑台北商埠,创办电灯、自来水。四是兴办科学工艺学堂。建设需要专门人才,开始暂用洋员,为永久计,必须自行作育。先立电报学堂,继立西学堂,延英国及丹麦人为教习。此时全国设有公李新式学堂的不过四省,台湾为第五。
----------
1原有台湾府(台南),台湾(台南)、凤山(高雄)、嘉义、彰化四县,淡水(新竹)、葛玛兰(宜兰)、澎湖三厅;新添南部恒春县,中部埔里厅、东部卑南厅(台东),北部台北府,淡水(台北)、新竹、宜兰县及基隆厅。
经过六年(一八八五至一八九一)惨淡经划,台湾步步前进。中国的自强运动已三十年,而以刘铭传为最努力,在二十五省中台湾最具规模。
四、内外干阻下的铁路经营
一八八〇年刘铭传的铁路计划虽遭顿挫,李鸿章仍不愿将此问题长期搁置,总望设法开示朝廷,并&ot;使世人略知此种底蕴&ot;。他首谋说服醇亲王,借以影响慈禧太后。醇亲王表示可先试行煤铁之矿、开垦之地,及屯军设防口岸,再谋推广。李为转漕运兵便利,请先筑沿运河一线,再及于京师至汉口一线。一八八三年,李复函总署,力陈欲求富强,舍铁路莫由,&ot;倘海有铁船,陆有铁道,国家真实声望,始得树立,外人断不敢轻易动手&ot;。不久中法战起,无暇再议,及醇亲王当政,李和他商讨海军问题时又谈到铁路。一八八六年,与唐胥铁路有关的工程师金达向李建议,就唐胥铁路分段延展。李得醇亲王同意,设立开平铁路公司,以曾留学英国的伍廷芳任总理,自胥各庄向西南修至阎庄,长约二十英里。开工后醇亲王又与李商定延至大沽、天津,将来向东延至山海关,巩固东北边防,时为一八八七年。此路为官督商办,改开平铁路公司为中国铁路公司。因招股不足,先后向英、德借款。一八八八年十月,全路通车。长约八十五英里,李曾试乘,十分兴奋。台湾铁路亦同时兴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