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商量过后,哪也不去了,吃过晚饭就睡觉,明早上就赶回去。
当父子三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的时候。老远的就看见府门前人性晃动,爷三个以为出事了,快马扬鞭的跑到近前一看,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原来,是李叔领着自家俩小子,再帮着少爷,给长工们发节礼呢!每个长工十斤白米,五十斤玉米。
几个长工站在一起,陆续的领着自个儿那份。然后结伴下山回家去了,过节还给放假一天,各个高兴的了不得。
头一次见过这么好的主家,过节不仅放假,还给分粮食,竟然还有十斤白米。
一路上听到的人,羡慕的不行。一个劲的打听,以后还要人吗?等听到明年会多用人的时候。好多人都跑去宋家,让帮着说和。
宋家爹只说帮去问问,成不成不敢打保票,毕竟还不知道用多少人,要跟大姑父商量过后才知道。
众人还没走,就赶上韩林带着大郎来送节礼。两袋子白米,两包点心,两坛酒和两匹布。
众人看着这些节礼,都乍舌。暗暗的羡慕,宋家认了个这么好的闺女。躲在人群后的王氏,更是抓心挠肝的难受,恨不得把这些东西,都搬自家去。
扭着她那水桶腰,风风火火的往家跑。还没进屋,就急三火四的喊,&ldo;娘,老大家认下的那个闺女,让人给老大送节礼来了,您不去看看?&rdo;
三老太太,看都没看她一眼,&ldo;不去了,有啥好看的?&rdo;她可忘不了,去山上的时候,那个小丫头,亲亲热热的挽着大嫂的胳膊,叫奶奶的情景。
本来应该叫她的,本来应该是她理直气壮的,坐在那漂亮的大院子里,听大家恭维她有个好孙女儿。
可如今啥都跟她没关系,越想越烦,心里越气,要不是总听这王氏挑拨,自个儿哪能,总去大儿子那里作,到现在大儿子彻底跟自己离心了。
禁不住的后悔,要是当初没把老大过继出去?要是自个儿没五次三番的作?老大两口子还会像从前一样。
可是,在后悔有啥用?自个儿越想越觉得以前做的过火。王氏不知道三老太太在想啥?还在卯足了劲儿拱火。
三老太太,看着她那下三儿样,没好气儿的回了一句,&ldo;你气疼人家的干闺女,送的节礼多,那你咋不自个儿去认一个?&rdo;
心里暗骂,当初怎么就猪油蒙心了?听这么个下三儿的玩意儿揣咕,自个儿就去老大那起咕咕鸟儿。
越想心里越没缝,越恨当初不长脑子。王氏也纳闷儿?以前自个儿这么说,老太太早火冒三丈的冲过去了,可是今儿个咋就不管用了呢?
转身给儿子一个眼神儿,元宝心领神会的,凑到奶奶跟前。&ldo;奶,我想吃白米饭,我想吃点心。&rdo;
望着以前,无往不利的孙子,三老太太,依然慈爱的点着他的鼻子,&ldo;想吃啊!去让你娘买去。&rdo;
看着三老太太没有说出他们要听的话,元宝不乐意了,坐在地上就开嚎,&ldo;我娘哪有钱?&rdo;&ldo;没钱就不吃了。&rdo;
三老太太无奈的拎着小板凳,坐到院子里。王氏娘俩,看看没达到自个儿想要的目的,就一起追了出来。
&ldo;娘,你咋这说话呢?咱家是没有,可老大家不是有吗!&rdo;&ldo;你也知道那是老大家?老大家有没有,跟你有啥关系?&rdo;
&ldo;咋没关系?老大可是您生的,他就得养您。&rdo;&ldo;老大养我?那你们呢?&rdo;&ldo;我们不是没老大家条件好吗?&rdo;&ldo;为啥没老大条件好?你地比人家多,房子也是现成儿的,你说你条件为啥没有老大好?&rdo;
&ldo;这…&rdo;王氏无语了。元宝一看她娘也不吱声了,自个儿的点心又要泡汤了。就恶狠狠的冲到三奶奶跟前,&ldo;你个死老太婆,让你去要就赶快去要,你住我家的,吃我家的,就得听我的。哼!快点儿去给我要,不给我去要,就别在我家待着。&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