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百家讲坛郦波风雨张居正 > 第110章(第1页)

第110章(第1页)

天亮的时候,清兵攻入桂林城。投降清军的定南王孔有德直冲帅府,看抓住了瞿式耜,非常高兴。他不认得张同敞,就问此人是谁。结果张同敞开口一篇长篇大论,把孔有德卖祖求荣骂得狗血喷头。孔有德恼羞成怒,当时命人打断了张同敞的双臂,并挖掉了张同敞的一只眼睛。可张同敞依然怒骂不止,当孔有德知道这就是张居正那位有名的曾孙后,也不敢下手了。他把瞿式耜和张同敞下在大牢里,想把他们劝降,这两个人若是能降,下面的仗就不用打了。

可惜他算盘虽然打得好,但根本就是找错了人。这两人要是肯降,还会在风雨之夜独守一座空城吗?

张同敞和瞿式耜被关在狱中,两个人的牢房只隔一堵墙,两个人就彼此谈笑吟诗,互相鼓励。张同敞的《自诀诗》序里说:&ldo;被刑一月,两臂俱折。忽于此日,右手微动,左臂不可伸矣。历三日,书得三诗,右臂复痛不可忍;此其为绝笔乎?&rdo;

那意思是说,在被关押的一个月里,因为受刑,两臂都折断了。有一天忽然右手可以微微动弹,但左手一点都不可以动,就凭着这只可以微微动弹的右手,他写了三首诗。因为右手只是能微微动弹,他这三首诗整整写了三天。等到写完这三首诗,右手再也不能动了,同敞知道,这大概就是自己的绝笔作了。

我们来看其中的一首说:

&ldo;弥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诗。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魂兮懒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rdo;

这诗是说自己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了,而自己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如今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也无所谓什么死后安葬,入土为安,就算是我的魂魄,在我死后也不会只想着回到家乡去,而是要像我的祖先张居正一样,到我大明的历代皇陵那里去拜谒。以此来告诉世人,大明虽亡,但张居正的子孙自有代代忠骨,浩气长存!

孔有德读了张同敞和瞿式耜的诗,知道劝降根本没有希望,又怕夜长梦多,所以决定杀掉二人。

行刑的那天,据说张同敞坚决不肯跪着受刑,他就站着那看着刽子手,脸上没有丝毫的惧色。据说他的头被砍掉之后,他的身子却屹立不倒,刽子手上前推推,可他的身躯却还是屹立不倒。当时,孔有德和在场的清兵都吓坏了,大家不由自主地给张同敞血淋淋的身体跪下来,&ldo;砰、砰、砰&rdo;磕了几十个响头,那尸体才砰然倒地。

逃到南宁的永历帝听说了这件事后,悲痛异常,他下令朝廷上下拜祭瞿、张二人。尤其对于张同敞,永历帝念其临终时还没有子嗣,特地赠封其为江陵伯。据说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拿着张同敞和瞿式耜的绝命诗翻来覆去地读,边读边流着泪说:&ldo;国无江陵!国无江陵!&rdo;

我们知道,明人会以出生地来称呼一个人,但某个地名特指某位名人之后,这个地名一般不再专指其他人,这在古籍的写作中也算是种潜规则的笔法。在明代,能称张江陵的只有张居正,而此时永历封张同敞为江陵伯,还哀叹&ldo;国无江陵&rdo;,那到底是单指的张同敞还是也兼指张居正呢?

我想,答案不言自明,这个&ldo;江陵伯&rdo;和这句&ldo;国无江陵&rdo;实在包含着明人一语双关的哀叹,那就是这位民族英雄张同敞身上流淌的不正是那位治国能臣张居正的血液吗?

张同敞和他的祖先张居正,本来都应该是国家依赖的栋梁,可这样的人太少了。平常的时候,没有危难的时候,这样的人,你会觉得有没有无所谓;可国破山河碎的时候,面对江河日下的时局,面对碌碌无为的当政者,谁不会由衷地思念这样的人呢?

这就叫家贫才思贤妻、国难才思良相啊!

人们正是在张同敞的身上看到了当年张居正有能力、有毅力振兴大明王朝的那段辉煌。

可惜,张居正毕竟只有一个,自这位大明王朝不世出的奇才离开人世之后,再也没有人能续写他的辉煌了。张同敞作为张居正的后人,虽然他也有能力,也有毅力,只是他再也没有张居正的那个时代和机遇了。

当然,他身上依然流着他曾祖父的血,他依然有张居正那样唯国家利益至上的立场,他依然有张居正那样面对重重危难&ldo;虽千万人而吾往矣&rdo;的勇气和决心,他也依然有张居正那样&ldo;知我罪我,在所不计&rdo;的坚持与气概。

有这些,一个王朝才有希望;有这些,一个民族才有希望。

这大概就是张居正留在&ldo;天壤间&rdo;的那段&ldo;精诚&rdo;、那种精神的内涵所在。

所以,在张同敞、瞿式耜死后,先是人们自发地为他俩安葬,后来清政府也被这二人视死如归的气概所震撼,康熙年间曾下令表彰二人宁死不屈的气节。到了道光20年,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江河日下的大清王朝也面临着国难当头的恶运了,这时候他们也想起张同敞和张居正这样的人来了。广西巡抚亲自在张同敞和瞿式耜的殉难处为二人立了一块两米高的巨大石碑,题名叫&ldo;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rdo;碑,不仅表彰他们的气节,也希望能冀此唤醒人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勇气。

民族的期望

1963年,在广西出席历史学会议的郭沫若先生专程到瞿、张二人的墓前来拜谒这两位英雄。他分别写了两首诗来赞颂瞿、张二人。他的《赞张同敞》诗写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