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操却趁着这期间的掩护,加派人手,尽力调查取证,将刘康的反叛阴谋证据全部掌握在手中。然后,调兵遣将,准备将其一网打尽。
借着对手的计谋保护,把自己的妙计依附在其中,使对手的计谋为我所用。让敌人在害人之时,也受到被害的危险,落入我方的圈套,这就是将计就计的妙处所在。
因为是掩藏在敌人的阴谋诡计之下,所以,更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曹操为了抓住敌人的把柄,不惜以&ldo;假死真哭丧&rdo;来迷惑对方,这不仅使其假戏真做的计谋得以实现,更表现了他不信鬼神,不为世俗所困,为达目的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的决心。
将计就计的出发点是要把对手的谋略加以认识和分析,然后顺水推舟,在对手的计上用计,最后将其降伏。
妙计连环 环环相扣无遗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军趁势而起,朝廷派曹操前去镇压。却说曹操亲率兵八万,进至任城境内,前去破敌。
黄巾军领袖张燕闻听曹操兵临城下,心中惊慌,急召唐周前来共商迎敌大策。唐周很不以为然地对来人说:&ldo;告诉张大帅,只需坚守州城,我自有破敌之策,不必烦恼。&rdo;
为何唐周如此镇定自若?他到底有何良策破曹操?原来,自黄巾南征以来,屡战屡胜,全仗唐周出谋划策。唐周居功自傲,自以为智谋深广,天下无人可敌。如今进攻兖州,正好一展宏图,成就王霸之业。曹操的作为,他已有所耳闻,知道他是不世出之俊杰。如今听说曹操引兵前来,忽然生出一种奇想:如能说服曹操,与自己合兵一处,共反汉室,当今天下哪个能敌?于是,瞒着张燕私底下修书一封给曹操,以探曹操真情。
曹操接到书信后,还没有读完就狠狠地把书信扔到地上,怒骂道:&ldo;唐周异想天开,竟然要我投降于他。来人,把这个送信的拉出去砍了!&rdo;
一向稳重的郭嘉急忙上前阻挡道:&ldo;主公,不必动怒。唐军师也是一片好心,还望主公从长计议。&rdo;说完向曹操使了个眼色,曹操立刻就明白郭嘉这是要用这封信做一番文章。他急忙转怒为喜,吩咐侍卫要好好款待来使,以待回书。
来使出去后,郭嘉对曹操又如此这般,说出一番计策。曹操听罢大喜,取过笔砚,亲书一封。
唐周接得曹操书信,翻来覆去看了数遍,面显犹豫之色,便将使者唤来,细加盘问。使者说:&ldo;初时见曹操面露怒容,还差一点把我斩首,后又转怒为喜,酒菜款待我。&rdo;
唐周听后,忽然嘿嘿冷笑两声道:&ldo;曹贼果然可恨,竟想骗我出城!此乃3岁顽童之技,怎能骗我?&rdo;于是,亲自到张燕营内相商,要将计就计,活捉曹操。
张燕正苦于无法退兵,听了唐周的安排,立即转忧为喜。不等唐周话音落地,便要领兵出城,扬言亲手捉拿曹操,以报津义渡口之仇。唐周不慌不忙道:&ldo;我料曹操必以为我无备前往,伏兵定然不多,何必大帅亲自出马?只令赵莽带上8000精兵,必获全胜。&rdo;
于是,他便把神头将军赵莽唤来,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次日一早,赵莽带8000精兵,直奔樊地而去。十几里路途,眨眼就到。晨光之中,远远望见一座土台,高约1丈,上竖&ldo;曹&rdo;字大旗。一员大将,身披红袍,腰悬佩剑,威风凛凛,立于台上,似有所待。数百兵卒,稀稀落落,散在周围,赵莽暗喜道:&ldo;果然不出军师所料!这数百军卒,算得什么?此番该我赵莽成此大功!&rdo;
渐至台前,红袍将军仍是岿然不动。赵莽断定此人就是曹操,便把大锤一抡,8000精兵一边呐喊着&ldo;活捉曹操&rdo;,一边轮番猛冲。曹操立马高台,哈哈大笑,高声叫道:&ldo;唐军师,你已中我计了,还不下马受缚。&rdo;
话音未落,即把手中令旗一挥,将台后面通的一声炮响,无数官军,突然像从地下冒出,一拥而上,潮水般地向赵莽人马冲去,口中呐喊:&ldo;活捉唐周!&rdo;
曹操用计岂是一般人能看出来的?他既要诱唐周出城,岂能露出那许多破绽让唐周一眼看穿?原来,那日郭嘉献计,计分两策:如果唐周见了曹操手书信以为真,肯定会轻装简从,前来赴会,500军卒足够擒他;若唐周怀疑,必带大队人马来捉曹操,所以派曹仁率2万精兵,昨夜趁夜深人静悄悄开至樊地,偃旗息鼓,埋伏下来。但等将台一声炮响,即刻杀出,全歼黄巾人马,活捉军帅唐周。此乃计中有计,算中有算。只可惜张燕、唐周并未亲出,只杀了一个神头将军赵莽。
连环计是一种给敌制造包袱,使其自相钳制,而后攻击歼灭的一种谋略。从结构上看,连环计分为前后两计:前计钳敌,后计攻敌。两计连用,相映成趣,便可获胜。也有人把连续施用两个以上的计谋,使它们彼此环环相扣,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视为连环计。这是又一种理解,它也有实际意义。这在古代兵书上也有记载:&ldo;有凡用计,常是数计相辅。此计阻,彼计生,一端滞而数端起,百计迭出,就能使敌方智将难测,强兵莫敌。&rdo;
以假乱真 瞒天过海破黄巾
黄巾军中的一支由大将波才率领。波才骁勇善战,将朝廷派来镇压他的朱俊将军围困在长社城里,一时难以脱身。朱俊只好派人向朝廷求救,曹操领命星夜赶去增援,很快与朱俊合兵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