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对杨业充分信任杨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嫉。有人给宋太宗上奏章,说了杨业许多坏话。宋太宗正要依靠杨业,不理睬那些诬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业。杨业见宋太宗这样信任他,自然十分感动。
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死路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正好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是曹彬率领的主力因为孤军深入,后来被辽军杀得大败。宋太宗赶快命令各路宋军撤退。
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就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时候,辽军已经占领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兵势很勐。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
监军王倪反对杨业的意见,说:&ldo;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看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也好让敌人见了害怕。&rdo;
杨业说:&ldo;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干一定要失败。&rdo;王倪带着嘲笑的口吻说:&ldo;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rdo;
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他说:&ldo;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现在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rdo;
主将潘美也支持王倪的主张。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流着眼泪对潘美说:&ldo;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大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rdo;
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对潘美说:&ldo;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rdo;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杨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倪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撒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
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转身跟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
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一百多个兵士。他含着泪,高声向兵士说:&ldo;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rdo;
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业浴血奋战的情景,感动得都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
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杀伤了几百名敌人。不料一支箭飞来,正射中他的战马,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来。辽兵乘机围了上来,把他俘虏了。
誓死不降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ldo;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rdo;他在辽营里,绝食了三天三夜,就牺牲了。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难过,把潘美降职处分,王倪革职查办。
千古流芳杨家将杨业死后,他的后代继承他父亲的事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立了功。他们一家的英勇事迹受到人们的传诵和赞美,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
杨门女将在杨家将中,不仅男子英勇善战,而且女子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精通武艺的畲老太君畲老太君,原名畲赛花,是杨业之妻,杨府的老祖宗。后代在戏曲中演她百岁高龄,在面临辽兵入侵宋境,仍能挂帅领兵,赶走辽兵,实在是让人敬佩。但是很多相关史料却不见记载有畲老太君的事迹,这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究竟畲老太君有没有挂帅领兵?甚至有人发出疑问:究竟历史上是否真有畲老太君其人?
有学者经过考证,历史上确实存在畲老太君其人,不过畲老太君不姓畲,她本姓折,后人讹传,所以就改成了畲姓。杨业年轻时,在离石、临县一带的七星庙驻防,迎娶了府州折家的女儿。折家屡世居住在陕西府谷,从折氏曾祖以来,世袭军职,多次参加抗辽战争,而杨家也是世居此地,代代习武,两家正所谓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那么畲老太君的称谓又是怎么来的呢?按照宋制,凡是有功之臣的妻、母都要有所封赠,以示奖励。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建制之时,就下诏制定文武群臣母妻的封号,其中庶子、少卿、刺史等的母亲封为县太君,妻子封为县君。而折氏的儿子如杨延昭等,位居刺史之上,他母亲应受封为某县太君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叫她畲老太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