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读后感 > 第66章(第1页)

第66章(第1页)

杨夫人不愧是身经隋唐两代贵族交际之人,句句金石之言。这也提醒了媚娘‐‐王皇后所赖者乃外戚,我何不厚结宗室与之周旋?

&ldo;既无翁妪,那最要紧的便属今上那些姐妹,那帮公主东串西串口无禁忌,虽不足以成事,却足以坏事。辞云&lso;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rso;,惜乎你发迹稍晚些,没与这群大姑小姑结下什么情谊,在这方面你务必要多加弥补。&rdo;

媚娘更是心悦诚服牢记在心,又道:&ldo;还有件事,需劳烦母亲。&rdo;说着朝范云仙招手,&ldo;把东西拿出来。&rdo;

杨氏不知要拿何物,却见云仙趋步走到墙角一只大木箱旁,打开箱盖,将里面衣物通通抱出,最后取出个靠枕大小的包袱,双手递到她面前。杨氏解开观瞧,但见有藤纸、竹笺、绢帛、粗布等物,件件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字,一看便知是书信。

&ldo;这么多?都是谁给谁写的?&rdo;

媚娘道:&ldo;宫中女子多出于官僚之家,两朝后宫颇多姐妹、姑侄之类的关系,这些是近来嫔妃、女官乃至有头脸的宫女给他们在感业寺出家的亲人写的信,孩儿都包揽过来。劳您再去一趟感业寺,凭您与法乐大师关系通融一下,把信送进去,若有回信改日再带进宫来。&rdo;

这次轮到杨夫人佩服女儿了‐‐如此多的书信,这些得以与亲人通信的嫔妃宫女岂不都要感念媚儿?好大一个人情!

&ldo;还有,孩儿最贴心的婢女朱儿尚在寺中为沙弥,她俗家姓刘。请您转告法乐大师,将来会让朱儿再度入宫,让她现在起就续发。若大师有疑问,您就说这是皇上吩咐的。&rdo;

&ldo;皇上答应你接她?&rdo;

媚娘摇了摇头,却道:&ldo;娘请放心,只要是孩儿想做的事,陛下都会帮忙的……&rdo;她轻轻抚摸着肚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键要指望腹内这孩子。

二、无能为力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在波澜不惊中到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军征讨阿史那贺鲁,虽未取得全胜,却在牢山大破贺鲁的同党处月部,生擒其首领朱邪孤注。

时逢长孙无忌主持修订的《永徽律》编成,朝会上尽是称颂阿谀之声,群臣赞美李治&ldo;运筹帷幄,庙算宏远&rdo;,还说什么&ldo;仁风广被,恩泽烝民&rdo;,听着这些恭维之词李治却丝毫兴奋不起来‐‐主持一切的是舅父无忌,这些马屁与其说是拍他,还不如说是讨好元舅。

一场战争究竟改变了什么?阿史那贺鲁自称沙钵罗可汗,西突厥声势复起,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动摇,赢回来的其实只有面子。战争因何而起?先前处置失当完全不提,没人为这场叛乱承担责任,也没人为无辜丧生的百姓哀悼,反倒沾沾自喜于一场小胜仗,丧事当作喜事办,以一瑜而掩百瑕。国家律令修成了,但如果修订律令的人自己都不遵守,又何以治国谕民?李治哭笑不得,唯有望着同样哭笑不得的张行成、高季辅暗暗叹息。

可是群臣的溢美没完没了,户部尚书高履行甚至公然声称:&ldo;自陛下践祚,遵祖宗经国之道,敦王道教化之义,委政顾命,亲睦渭阳。今文修律令,武震华夷,四民乐业,海晏河清。国运昌隆前所未有,法令完备无以复加。市井百姓皆言,我永徽朝延先皇盛德,大有贞观之遗风。&rdo;这番话立时把歌功颂德的气氛烘托到顶点,群臣一齐下拜高呼万岁。

李治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够了!我便是我,九五之尊、命世之主,何须事事延父皇之道?况乎现在真如贞观朝一样吗?王纲不振,突厥造反,顾命大臣抑买土地,宗室骄纵不法,言路不通百官苟且,连皇宫的卫士都可以盗窃国库,难道这就是所谓&ldo;贞观遗风&rdo;?父皇活着的时候谁敢?人人皆言舅父执政功不可没,他干得真就这么出色?&ldo;委政顾命,亲睦渭阳&rdo;更是天大的笑话,我真的这么依赖他长孙无忌?究竟是我不做事,还是舅舅不让我做事?末大则危,尾大难掉。他以天下为己任,置朕于何地!

&ldo;咳!&rdo;隐忍已久的李治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抖丹田之气,重重咳嗽了一声。

热烈的称颂立时戛然而止,群臣这才发觉皇帝的神色不对,他那清澈柔和的目光不见了,白皙的脸上透着一股愠色,明眸中闪烁着的是冲动、急迫、烦躁,甚至可以说是阴森森的光芒。文武百官皆是生平第一次目睹这个老实的年轻人流露出这副表情,竟不禁有些胆怯。

李治阴沉沉开了口:&ldo;去年一年,国家增户多少?&rdo;

高履行既为户部尚书,自然知晓:&ldo;去年进户总计一十五万。&rdo;

&ldo;隋文帝开皇年间天下户数多少?&rdo;

&ldo;八百七十万户。&rdo;

&ldo;很好。&rdo;李治转而又问,&ldo;那现今天下多少户?&rdo;

&ldo;三百八十万……&rdo;高履行脸上发红,声音越说越低,缓缓退归朝班‐‐自隋末以来三征高丽、群雄逐鹿、胡汉征战又经水旱瘟疫,天下百姓死亡甚重,虽有贞观之治,至今民户未及隋文帝时的一半。这等现状谈何盛世?有何脸面自夸?

李治见大家哑口无言,愈加严肃质问:&ldo;众卿言现今昌盛,以朕观之未见得如此。朕闻各部官司,行事犹观颜面,多不能尽公,可有此事?&rdo;他即位以来从未说过这么重的话‐‐各部官司犹观颜面,观谁之颜面?又何以不能尽公?说到底还不是要看国舅脸色行事?还不是偏袒关陇之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