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易经系传别讲在线阅读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形而上道体与无为

&ldo;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rdo;

《系传》前面讲的是用,到了这一段是讲形而上道‐‐易的体。&ldo;易无思也&rdo;,就是说《易经》这一门学间,它的体就是形而上的道。形而上这个东西,就是全世界一切宗教家、哲学家们所追求的。宗教家们总希望从这万物的根源找出它的那个本来、那个最初的东西。这个最初的东西,赋予它一个名号,或者叫神、或者叫菩萨、或者是什么东西……但是在这里,我们中国文化一一《同经》的学问里头,你为叫它心物一元也可以,叫它神也可以。如果推算这个思想的年代,应当在孔子之前。假设有人说《系传》不是孔子作的,是后人增加的,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是秦汉以后的人。而且不管《系传》是不是后人增加的,我们可看出来,他虽然不用那个&ldo;神&rdo;或者&ldo;心&rdo;或者&ldo;物&rdo;来代表宇宙的本体,但是在《易经》文化中,它最高的境界已到达了不可思议、没得东西的境界。佛经上讲不可思议,就是不可用思想去讨论。你说有个上帝、有个佛,已经牵涉到人的思想了,最后心物都是空的。我们讲的这个空字是来自佛学,中国过去没有这个说法,只称它是无为。无为不一定是空啊!这两个观念要搞清楚。

严格地讲,&ldo;空&rdo;与&ldo;无&rdo;是两个名词。不过,&ldo;空&rso;,容易使人觉得是完全没有的境界,容易误解成唯物哲学的那个&ldo;没有&rdo;。&ldo;空&rdo;这个名称,就有这个讨厌的地方,易被人误解。现在东南亚一带的小乘佛教也讲空,很容易被人误解!认为佛学讲的这个是空,就是唯物哲学讲的空。认为一个东西没有了就没有了,人死了,死了就没有了,后面不为谈了。什么灵魂啊、生命轮回啊、再来啊,都是鬼话。唯物哲学这样讲法,小乘佛学的空就抵不住了。

中国古代没有&ldo;空&rdo;这个观念,只有&ldo;无为&rdo;。&ldo;无为&rdo;不能解释为空,也不能解释成&ldo;虚空&rdo;。如果把虚空一样也叫&ldo;无为&rdo;,那是一个画蛇添足的解释。&ldo;无为&rdo;就是&ldo;无为&rdo;,&ldo;无为&rdo;是没有动,也一可以说没有东西,一切充满而不存在。所以易这个东西,它是&ldo;无思也,无为也&rdo;,等于我们睡眠一样。当我们没有醒来以前,一切都是静止的状态,但它不叫做&ldo;静&rdo;,就叫做&ldo;无为&rdo;。《易经》简单的两句话,就把一切宗教哲学的问题都解答了。它的境界实在太高了,所以我们确认它应该是孔子讲的话。

当这个体没有动以前是&ldo;寂然不动&rdo;的。这个寂然不动,也不能比喻是&ldo;清静&rdo;。寂然不动等他于静到极点,完全的静一止。这个寂然不动,是在万物没有发生以前的这个体,一点都没有动。它是什么境界呢?&ldo;无为&rdo;的境界。但是在静止&ldo;无为&rdo;的境界时,万物的一切作用、能量却都包含在其中了。等于我们眼睛看到这个虚空,看似空无一物,但我们为进一步来探讨这个虚空,就可以发现这里边还有很多东西。譬如这个电、风、雷、云、雨……都在这个虚空之中;我有很多看不见的事物也都在这里头。可是这个虚空呢?却是寂然不动的。但它如果一感一阴阳交感、动静交感、是非交感、善恶交感,就会起作用。所以《易经》是交感的学问。《易经》的爻就是交的意思,一爻一爻都是寂然不动的。&ldo;感而遂通天下之故&rdo;,一感,一切作用都起来了。

大家看庙里边常有&ldo;感应&rdo;、&ldo;有求必应&rdo;的匾额。那就是感应道交。一切宗教,祷告上帝也好、拜菩萨也好,有没有作用呢?感应道交,有感就应。等于我们玩的那个蝶仙一样,指头划上去揲子就会动。你问它什么?它都会告诉你,这就是&ldo;感而遂通&rdo;。

你说这里边有个鬼神吗?那全在于你,都是在于你的运用。&ldo;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rdo;,这儿句话非常重为。如果拿《易经》的道理来看,东方西方的宗教析学都完啦!《易经》学说并不承认有神,也并不承认无神。所谓有无,《易经》把它分为阴阳两个现象,一阴一阳,不能够单独靠在哪一面,所以《易经》叫它为形而上本体。它是个&ldo;无思的&rdo;,不可思议的,也没有起心动念。如果思想一动,念头一动,已经不是道的那个境界了。

修到&ldo;无思、无为&rdo;就是道之体,同天地自然万物之体一样。这个体是&ldo;寂然不动&rdo;,但并不是个死东西。&ldo;感而遂通&rdo;有所感,马上通,通万感,通天下之故;&ldo;感而遂通天下之故&rdo;,才是宇宙万法。以修道而言,孤阴就不生,孤阳就不长,彼此要交感而通。

孔子在这里的报告,说《易经》讲到了道体这个学问,而平时《易经》都是讲用‐‐也就是象数。现在讲到体,它是&ldo;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rdo;。所以他说我们老祖宗这一门学问,是中国文化之根,是根之根。&ldo;非天下之至神&rdo;,这个&ldo;神&rdo;是形容词,神妙到不可思议,这个神包括了佛教讲的佛、道教讲的神、天主教基督教讲的上帝;至神不是普通的神。&ldo;其孰能与于此&rdo;?孰就是谁。假设不是天下最高最妙的神明,谁的境界能有如此高超绝伦呢?

这一节都是讲《易经》的体。它把形而上的体与形而下万物的用,其间的关系讲解得简单明了。研究东西文化宗教哲学,照我的观察及我平常的经验来看,还没有能超过《同经》的。它几句话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中国文化。

如果是西洋的文化研究,这可以写好几部论文了。&ldo;无思、无为、寂然不动&rdo;……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写百把万字的一部一书。&ldo;感而遂通&rdo;,一般人修道,想修到有神通成就的话,如果以为去拼命打坐、修道,就可以知过去未来,就能得到神通,那他永远是妄想。他已经着魔了!做不到的。如果你能修到&ldo;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rdo;,便样样都知道了,所谓&ldo;感而遂通夭下之故&rdo;。但你为去求知过去未来,反而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古人所谓气心包太虚&rdo;,你能如此,便&ldo;万事皆知&rdo;了。如果你心地上没有这个境界,而用个人的修道去求未知、求神通,那永远是缘木求鱼。

生命真谛的根

这一章是《易经》整个的纲要和精华。《易经》的学问及其形而上道,孔子在这里为我们作了答复。

&ldo;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揲道四焉者,此故谓也。&rdo;

孔子说,《易经》这一门学问,是我们老祖宗、得道的圣人们,追究生命真谛、宇宙万物到最根源、最深最深的那个根而产生的。也可以说,它是我们老祖宗对人类宇宙万物、生命真谛挖根的学问。然后&ldo;而研几也&rdo;,&ldo;研&rdo;的什么&ldo;几&rdo;呢?研究那个为动的&ldo;几&rdo;。好像我们两只手举起来为拍掌,是为拍?还是不为拍?在还没有拍以前,两只手将动未动那一刹那间,就是&ldo;儿&rdo;。人站在门的中间,你说他为进来还是出去?你说他为进来,他却偏为出去;你说他为出去,他却偏为进来;或者站在那里不动,不进也不出。这时你为说他是进是出?最难,这就是&ldo;几&rdo;。&ldo;几&rdo;的动很难捉摸,&ldo;几&rdo;这一门学问能探知宇宙万物的根本,所谓&ldo;极探而研儿也&rdo;。因为这一门学问是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根、哲学的根、宗教的根,都在这里。&ldo;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rdo;,深到极点,宇宙万有一切人类的思想等等,你都搞通了。&ldo;唯几也&rdo;,最高的那个&ldo;几&rdo;,将动的&ldo;几&rdo;,你也能把握到了,&ldo;故能成天下之务&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