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严复评传上册 > 第33章(第1页)

第33章(第1页)

的困境,这是他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力不从心,对现实的变化无法把握在内心深处的一种反映。因此,就《庄子评语》所反映的哲学倾向而言,严复大体可归入机械唯物论一列。

《庄子》是一部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学著作,书中许多处使用了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言词自然是激烈一些。严复接受过近代科学洗礼,故对事物的看法往往能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在&ldo;为之斗斛以量之&rdo;一语上,他批道:&ldo;然而以为大盗利用之故,谓斗解权衡符玺不必设,设而于人事无所利焉,此又过激之论,而不得物理之平者矣&rdo;。[62]如果真的废除斗斛、权衡等度量器,正常的市场交易就无法进行,人类自然只能退化到原始状态中去。

严复的《庄子评语》还充满了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他对《庄子&iddot;骈拇》篇评语道:&ldo;此篇宗旨在任性命之情,而以仁义为赘,先以形喻,次以官喻。&rdo;[63]并对&ldo;性&rdo;、&ldo;德&rdo;等词作了语义分析。&ldo;性&rdo;(nature),&ldo;与生俱生,曰性;群生同然,曰德;因人而异,曰形。&rdo;&ldo;德者,群生之大同,非全生之本。&rdo;[64]在严复心中,&ldo;性&rdo;就是顺乎自然,&ldo;依乎天理&rdo;。&ldo;德&rdo;则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庄子曰,&ldo;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rdo;而严复则认为,中国社会并不是利器增多,而是道德沦丧,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他感叹道:&ldo;呜呼!今之西人,其利器亦众矣。道德不进,而利器日多,此中国之所以大乱也。&rdo;[65]严复反对庄子美化愚昧落后的原始社会的倾向,以为&ldo;此说与卢梭正同,然而大谬。所谓至德之世,世间固无此物。而今日非、澳诸洲,内地未开化之民,其所当乃至苦,如是而日至治,何足慕乎?&rdo;[66]他借题发挥,激烈批评卢梭的《民约论》等书,&ldo;以初民为最乐,但以事实言之,乃最苦者,故其说尽破,醉心卢氏学说者,不可不知也&rdo;。[67]

《庄子&iddot;人间世》一篇论及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严复据以推论微因巨果以察事变。&ldo;今日所种之因虽微,而其结果可以至巨,观予吾国金陵、天津诸条约,皆成今日绝大厉阶&rdo;。[68]对于西方列强侵略我国,强迫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严复指出它是危及国计民生导致无限祸患的根源,表现了极为深切的爱国热情。

以上就严复的《庄子评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间题作了评述,借以反映严复思想的一个侧面。此外,该书的文字训诂部分具体细微,对《庄子》研究亦有助益,限于学力,不再赘述。

43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严复虽非文学评论家,但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却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在诗歌方面,他带有唯美主义倾向,认为诗歌是至无用之物,他说:&ldo;嗟夫!诗者两者至无用之物也,饥者得之不可以为饱,寒者挟之不足以为温,国之弱者不可以为强,世之乱者不可以为治。又所谓美术之一也。美术意造而恒超越夫事境之上,故言田野之宽闲,则讳其贫陋;赋女子之妍妙,则掩其佇□。必如其言,夷考其实,将什八九无是物也,故诗之失,常诬至愚。其为物之无用,而鲜实乃如此。诗之所以独贵者,非以其无所可用也耶?无所可用者,不可使有用,用则失其真甚焉。&rdo;[69]

在《涵芬楼《古今文钞》序》一文中,严复表达了与上文大致相同的看法:

盖学之事万途,而大异存乎术鹄。鹄者何?以得之为至娱,而无暇外慕,是为王者也,相欣无穷者也。术者何?假其涂以有求,求得则辄弃,是为人者也,本非所贵者也。为帖括,为院体书,浸假而为汉人学,为诗歌,为韩欧苏氏之文,樊然不同,而其弋声称、网利禄也一。凡皆吾所谓术,而非所谓鹄者。苟术而非鹄,适皆亡吾学。[70]

由上可见,严复对于古代诗文、书法、金石篆刻都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这些东西,不可以充饥、温寒、强国、治世,因而它们都是最无用的东西;这些&ldo;无用之物&rdo;之所以为人们所用在于它们可以供人&ldo;怡情遣日&rdo;,或曰&ldo;移情遣意&rdo;。因而人们在从事欣赏或创作诗文、书法、篆刻艺术活动时,最正当的态度就是把它们自身当做目的,&ldo;以得之为至娱,而无暇外慕&rdo;,这样它们才能得到发展和繁荣。如果&ldo;假其涂以有求,求得则辄弃&rdo;,像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那样,用它们来追求&ldo;声名&rdo;、&ldo;利禄&rdo;,则无异于适足以亡。

将严复的见解与中国古代各家诗论加以比较,就其把诗歌作为艺术,是作者表现自己想象、注意虚构的东西,这颇类似于齐梁间的唯美主义艺术观;而他把诗歌与人的关系,比作草木之花英,鸟兽之鸣啸,发于自然,达到至深而莫能自制,这又近于魏晋时期受老庄思想影响的自然主义的观点。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使他与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孟子的&ldo;知人论世&rdo;,汉儒所说的&ldo;先王以之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rdo;[71]等正统的文艺观,产生了一定的歧异。应当肯定,严复针对传统士人以诗文&ldo;弋声称、网利禄&rdo;的做法,提出反对&ldo;术&rdo;的态度,主张&ldo;鹄&rdo;的态度;针对旧文人苟且粉饰的创作作风,提出&ldo;发于自然&rdo;的主张;这种&ldo;为艺术而艺术&rdo;的文艺观是针对封建的&ldo;文以载道&rdo;而发,它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考察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严复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他赞美&ldo;李杜光芒万丈长,坡谷九天纷咳唾&rdo;。但他又主张&ldo;老景随世开,不必唐宋判&rdo;。这就是说,作诗要随着时世不同而有所创新,不必去分别是做唐诗还是宋诗。只要&ldo;取经爱好似未害,他日湘帆随转柁。清新俊逸殆无援,着眼沉郁兼顿挫,&rdo;也就是说诗歌只要&ldo;沉郁顿挫&rdo;,可以听凭各自的爱好,所谓沉郁,就是要求内容的深厚,所谓顿挫,就是要求激情的唱叹,构成音节的跌宕。这就是严复对诗歌创作的看法。

在散文方面,严复沿承了从孔子以来儒家一派正统的观点。他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引用了&ldo;修辞之诚&rdo;、&ldo;辞达而已&rdo;、&ldo;言之不文,行之不远&rdo;的话,认为&ldo;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rdo;[72]以此为依据,他提出越是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则越易于&ldo;达&rdo;,用近世通俗的文字,作到&ldo;达&rdo;反而比较困难。他用文言来进行翻译的缘由亦在此。

严复以汉代古文翻译西书,虽然赢得了旧学根柢不错的人的理解,但不易为一班青年知识分子所阅读。梁启超对此颇有意见。1902年,严复翻译的《原富》问世后,梁启超一方面加以推荐,称许他&ldo;于西学中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rdo;,一方面也指出这部译著,&ldo;文笔太务渊雅,刻意摹效先秦文体,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繙殆难索解&rdo;。梁启超当时并未提出要废文言,倡白话,但他认为&ldo;文界之宜革命久矣。……况此等学理邃赜之书,非以流畅锐达之笔行之,安能使学僮受益乎?著译之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也。非有藏山不朽之名誉也。文人练习,吾不能为贤者讳矣。&rdo;[73]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