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淡淡哼唧了一声。
黄波便慡朗一笑,又问:&ldo;太子殿下可还好?&rdo;
她在马车里坐着发怔,半晌才答:&ldo;好。&rdo;
太子殿下……怎可能会不好。他掌攥天下,权衡众臣,这世间哪有事情是他算计不了利用不成的,又哪有人能敌得过他那深怀莫测的帝王心术。
她闭眼,忽然觉得一身沉累。
倘是这天下有谁能够比她爱他更多,倘是这天下有谁能够比她更愿负此佞幸宠臣之名,她情愿避位以让。
&iddot;
一月后乃有诏下,正式谕宰执及文武百僚内禅、登基二典诸例,各班直定序既成,又有谕昭朝中上下,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孟廷辉为太子登基大典之前导官。
举朝哗然自不必提,便连京畿诸路重府大县的百姓们见到朝廷邸报后亦都是惊奇不已。
若依礼制,想孟廷辉无论如何也该上折谢拒此等恩典,谁曾想她三日后只上折谢恩,竟是毫不言惭地受了这满朝举望之衔。
清议骤涌,两制重臣们愈发对她心生不满,多次当廷不齿与之为列、以表忿意;然未及半月,又闻御史台侍御史曹京被擢门下省左司谏、补孟廷辉右迁之缺,禁中有言道曹京此升乃为孟廷辉向太子所荐,且先后不见曹京举奏参劾孟廷辉目无纲礼之行,因是人人皆信曹京乃与孟廷辉一党,而朝中新进入仕者更欲攀附孟廷辉以求荣禄。
那夜自东宫离去之前,她虽信口拒穿那典祭礼衣,可宫中仍是在离大典尚有半月余的时候将衣饰送到孟府、呈至她眼下。
是为太子之意,无人敢不遵从。
那绯章紫衣并红纱襦裙较之那一夜竟是愈显华盛,件件干净平整得像是新做的一般,且连襟袖处都加了金纹,与之同被送来的还有旒冠犀簪、金银花钿,便是平日里女官上朝不允用的发托子之物亦是赫然在列,且俱都是用宫中金珠繁饰而成,个个都是耀灿夺目。
孟廷辉一一收下,贡旨谢恩,且是毫无推拒之态,更令来孟府送衣物的内侍官吏们咋舌不已,转日便将此事说与朝中好事之人知晓,当下又是一番沸扬舆议。
皇上内禅、太子登基之日愈发临近,满京民情激跃,翘首以盼新帝新政、大典减赋,京官之间亦多有飞帖互拜、欲于新朝伊始之际拉拢关系之意。
唯独孟府之内声冷色寂,一副傲不理事之姿,无人知晓孟廷辉将来意欲何为。
&iddot;
大典当日,尚不到寅时,孟府的下人们便起来点灯,为孟廷辉入宫参行大典打点前事。
天还未亮,夜逢正黑,苍穹如鸦色大盖倾扣而下,好似遮去了天地间一切稀光重彩。
婢女捧了梳洗之物去叩门,久不闻孟廷辉应喏之声,便轻手轻脚地进去,方欲唤她起身,却见她一头大汗卧在床侧,浑身发抖。
&ldo;孟大人……&rdo;那婢女登时慌了神,手忙脚乱地去摸火折子吹灯。
孟廷辉微微蹙眉,淡声道:&ldo;无碍,我是夜里受凉,此时腹里翻搅得难受……&rdo;
婢女伸手来探她的额头,竟是滚烫,不由惊道:&ldo;大人这样还要如何入宫?还是遣人去宫里说一声,大人……&rdo;
孟廷辉费力坐起身来,脸色愈显苍白,&ldo;我又没死,如何不能入宫?&rdo;她让婢女将衣物拿来,又道:&ldo;今日好生替我梳扮了。&rdo;
婢女咬咬嘴唇,转身去拿东西,只小声又道:&ldo;明明是三伏热天,大人如何能在夜里受凉……若是别的什么急疫,怎容得如此耽搁!&rdo;
孟廷辉开口欲斥,却使不出劲来,只闭了眼由她过来一件件替自己穿戴齐整,略略洗漱了下,便被扶过去梳发戴冠。
向来不捈胭脂色,今日苍色一抹红,竟似旁人俏容,难辨心颜。
&iddot;
待一身华衣祭服穿戴完毕,出府上车时天已微微发亮。
黄波在外等得焦急,见了她便急冲冲地催着上车,落帘时才瞧见她脸色有恙,怔道:&ldo;孟大人身子不舒服?&rdo;
孟廷辉额角俱是汗粒,却道:&ldo;我一切尚安,你赶紧让人驾车走罢,想来眼下太常寺和御史台的人都到德寿宫外次前列班候着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