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林自南攒眉:&ldo;三个月也太长了。要不我还是跟你一起去罢。如果到那边,你不愿再回这里了,咱们就住那儿,不回来了。&rdo;
凯思笑道:&ldo;你想什么呢?我在中国还有这么多事情,工作也在这边,怎么可能干脆甩手不回来?&rdo;末了,他语气坚决:&ldo;那边太乱了。要是我们两人都在那边,相比我一人,就得多承担一份风险。我这次是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回去的,安全一定会得到保障,你无须担心。&rdo;
第二十二章
在凯思临走的前一夜,林自南去集市里挑了一只台历。日期在她心目中重要起来。她在次日的日期上拿墨水笔打了个圈,对凯思说:&ldo;这是你出发的日子。&rdo;末了,往后翻三个月,数好日期,拿笔尖在上面点了点,又打了个圈:&ldo;这是你回来的日子。&rdo;
将水笔盖盖上,她将台历放在台灯下,转身一本正经地教训:&ldo;要是你那天还没有回来,我就把门锁上,你回来了也进不来。&rdo;
凯思一把将她抱上桌子,逼近了,笑着问她:&ldo;你真狠得下心不给我开门?&rdo;
当天晚上,将一切都打点收拾好,凯思给林自南留了地址,说要是给他寄信,就往这个地方寄。虽然此举颇为多余,毕竟可能信寄到了,人也回来了。但林自南却很高兴,她捏着那张写着地址的纸,轻声念了一遍,将纸用胶带贴在了台灯罩上。
凯思走后,房子里空得有些吓人。他本意是要请一个下女来陪着林自南,却给她回绝了,说其他人住着她不适应,后来也就作罢。凯思叮嘱林自南,若是遇上什么无法解决的事情,找邓医生就好。林自南自然是晓得。
林自南一个人在家,难得会出门,常常就坐在书桌前翻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家里囤了许多吃的,除了蔬菜要常常出门买之外,她几乎目不窥园。她既不出门,自然也难能碰上一些稀奇事儿,故要想给凯思写信,还真没有什么可写的,稍微心中还会有些波澜的,便是读报纸了。
报纸上说欧洲形势很不好,每每看到哪里又阵亡了多少士兵、轰炸伤亡了多少人,林自南总是要看一眼灯罩上贴着的地址,确定和那个地方不在一块了之后,才松一口气,继续捯饬自己的翻译。
异国他乡的消息,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波折。
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一个半月有余,林自南还是像往常一样,给自己泡了杯茶,在书桌前坐好,将今日份的报纸摊开了来看。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张黑白照片,底下黑的是密密麻麻的民居,是城镇,顶上升起白色的是硝烟‐‐显然又是有哪块地方遭受了炮弹的袭击。
可当她往照片底下的小字仔细瞧时,发觉有些眼熟。心中咯噔一下,她缓缓抬眼,瞥过灯罩上贴住的纸片,皱了眉,低头凑近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报道。
读完了一遍,她感到脑中一片空白,半个字句也没有留下来。林自南手脚发软,又重新读了一遍。这回脑中有字了‐‐轰炸、格致学国际会议、伤亡、失踪……她觉得这些字句的排列组合是有问题的,它们是不该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她应该是看走了眼。
可是,报纸就放在那里。
林自南崩溃了。她上下的牙齿在打颤,可她还在读那些字句,像是一台卡住的机器,链条和齿轮都在转,却往前动不了半分。
或许她该去问问邓医生。他们是那么好的朋友,他一定知道什么,他会帮她确认凯思的安危。她慌张地站起来,膝盖磕到了书桌旁的柜子上,也不觉疼。向门外走了几步,才忽然想到该将报纸也拿上。她转回来拿报纸,攥在手里,使上了浑身的气力。
又向前走了几步,像是有人朝她的膝盖狠狠抽了一棍子,她觉得腿如同抽空了水的管子,瞬间脆了。她向前踉跄几步,&ldo;扑通&rdo;一声跌倒在地上。摔倒该是疼的,她却不觉得疼,只觉得浑身都在发抖,五脏六腑都颤抖得要搅在一起,要碎开。
她呜咽着哭了出来,还拼命地要爬起来。来不及悲恸,她得蓄着力气,去找邓医生。
邓医生盯着报纸看了半晌,问了林自南几个问题,末了,咬了咬牙,说:&ldo;应该是没事的。你看,其实死的人也不多,有点名气名字都登在上面了。像凯思那种人,他要真出事了,你看到的就不是报道,是讣告了。&rdo;
林自南没有回话。医生偷偷地瞥了她一眼,只见她在发呆,出人意料地还在啃咬自己的手指,像是梦游一样。
医生又说了一遍:&ldo;凯思他没事的。&rdo;
林自南这才反应过来,&ldo;嗯嗯&rdo;地回应了几声,算是告诉他&ldo;知道了&rdo;。
静默半晌,林自南忽然抬眼,问医生:&ldo;我可以去英国找他么?&rdo;
&ldo;小姑奶奶,您可别瞎添乱,这时节,那地方是能去的么?&rdo;
&ldo;不行,我不放心,&rdo;林自南像是失了神一样,喃喃道,&ldo;我得去找他。&rdo;
医生觉得她现在神智有些毛病了,讲不来道理,只能剑走偏锋,先拖一拖:&ldo;他不是说要去三个月么?你就等着,要是到时候了他还没有回来,你再去找他不迟。要是你这时去了,他却坐船回来了,那岂不是就错过,又是一顿好折腾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