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尔口授了一份文件。几天几夜没睡觉,石原莞尔已经没有力气再提笔写东西。口授完毕,又补充了几点,部下们赶紧出发。
忙活了一个小时,部下们赶紧回来报告最新进度,就见石原莞尔笔直的坐在椅子上,一根布条在他胸前与椅背上绕了几圈,把头部低垂的石原莞尔固定在椅子上。有人在石原莞尔腿上盖了毯子,石原莞尔一动不动的以头部低垂的姿势固定在椅子上。这可把部下们吓坏了,赶紧上前呼唤。
呼唤好一阵,石原莞尔才睁开眼,迷迷糊糊的问道:“你们把文件发出去了么?”
部下都知道石原莞尔这几天几乎不休不眠,见石原莞尔并没有意外归天,只是单纯的睡着了。这才赶紧说道:“报告指挥官,文件已经发出去了。冈村中佐打来了专线电话。”
石原莞尔抬头看了看座钟,竟然看不清,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再看,才看清楚竟然是接近凌晨的3点。自己竟然睡了一个多小时,石原莞尔立刻站起身,却忘记了固定身体不至于从椅子上滑落的布条,连着椅子一起带了起来。这下石原莞尔站立不稳,一屁股又坐了回去。因为重心不稳,差点连人带椅子跌到。
好在部下好几个人立刻扶住石原莞尔,又解开布条,石原莞尔没空说什么,连忙去接电话。
这是一条经过几十个接线站,两端话筒距离上百公里的电话。那里面音质已经非常差,还挺不太清楚。但那头的冈村宁次声音中的疲惫也能通过话筒感受得到。
“石原君,你对于东北军战术针对性的安排已经转交给了永田君,提出新作战手册的工作就先交给我吧。”
石原莞尔能想到冈村宁次也在拼命工作,却没想到1点多发去的东西,冈村宁次3点就给了回复。便劝道:“冈村君,你也抽空休息一下。我现在很担心,大家若是没有精力,没办法应对接下来的战斗。”
冈村宁次好像“嗯”了一声,却说道:“石原君,后续阵地的准备已经完成了……我们……”
电话里的杂音很大,冈村宁次的声音已经听不明白。石原莞尔索性挂了电话,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石原莞尔也习惯了。他转身告诉勤务兵,“再告知炮兵的松下君,4点一定要开始炮击,方案已经给他了。我去睡一会儿。早上六点,必须叫醒我。”
勤务兵倒是正常工作,他没睡只是因为轮到他值夜班。赶紧把这些记下,勤务兵才立正敬礼。
石原莞尔觉得自己倒在床上或许一分钟,又或许几秒钟。总之,当身体被晃得受不了的时候,他才听道有人一直在喊:“中佐,六点了!已经六点了!”
即便是这样短暂的睡眠,石原莞尔拼死拼活的坐起身之后,很快感觉曾经不知道消失到哪里的精力竟然恢复了。稍一思索,石原莞尔问道:“炮击呢?”
“炮击已经在4点完成。”勤务兵赶紧答道。
“敌军反击了么?”
“报告中佐,敌军反击的时间不长。到现在,他们还没发动进攻。”
石原莞尔觉得或许自己夜间的突袭炮火起到了些作用,不然的话,东北军或许就要已经发动进攻了。当然,这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东北军本就没考虑夜袭,准备在天大亮之后才开始进攻。
毕竟,石原莞尔只是留在平壤,就已经忙的没日没夜,几乎不能睡。东北军的大部队则是4天跑了400公里。如果把山路的弯曲计算在内,说是600公里也不过分。交战双方一样的疲惫。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即便双方都充分休息后,日军眼前的压力更大,石原莞尔依旧期待这一仗能够越晚开始越好。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到了6点30分,东北军那边还没有动静。在日本东京,陆军大臣田中义一已经召开了晨会。因为有陆军省以及参谋本部的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田中义一每天总算是能睡几个小时。便是如此,这位陆军大臣的黑眼圈很重。刚开始会议,田中义一已经点起了烟卷提神。
抽了几口,田中义一终于有了点精神,“诸君,此次帝国遭到何锐卑鄙无耻的偷袭,陆军损失数万精锐。虽然陆军省已经向国民深切致歉,却还不能完全平息民间情绪。《朝日新闻》等报纸一直谈论此次战败,不知诸君对此怎么看?”
提到这个,承担与报界联络工作的池田中佐才明白为何自己被叫来参加田中义一大将主持的会议。池田中佐赶紧起身,讲出他已经考虑过的解决方案,“阁下,此次陆军虽然在敌军偷袭中损失很大,但陆军部反应迅速,派遣精锐军官前去朝鲜。现在已经稳汉城与平壤住局面。昨日得到战报,敌军进攻平壤,被我军彻底击败,丢下两百多具尸体,损失超过两个连。将这些消息迅速传递给报界,民众自然知道我军已经开始反击。如果能将我军精锐之将校在战争中的活跃更多让民众知道,就能增强国民对赢得此战的信心。”
田中义一觉得这办法已经是能采取的最好手段。池田中佐所说的精锐将校,指的是田中义一派去朝鲜的永田铁山与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为人勤恳认真,是个评价不错的军官,但陆军部真正中意的是永田铁山。这么多前辈将官都觉得永田铁山的能力、气量,必然是下一代日军陆军军官们的首领。而且到现在为止,永田铁山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
分配给永田铁山的副官冈村宁次倒也罢了,永田铁山专门去陆军大学请了石原莞尔出山相助。石原莞尔虽然是个刺头,为人却聪慧勇敢,孤身前往的平壤,不仅将平壤以北广大地区的日本武装人员、政府人员、日本侨民全部收拢,送往汉城。还在平壤构筑起了防御体系,挡住了十余万东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