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的夜幕降临,还是有些凉人的。早早回了屋的顾怜秋,将陶书记交给她的烟盒摊开在了桌子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抄录上边需要购置的物品。
等她放下笔回头瞧了眼已经将小文静哄睡着的王芳,两人正巧对视了一眼,王芳也起身走到了桌案前。
“怜秋姐,陶书记这是要干啥呀?买这么多手电还有电池。”
“可能是因为晚上要走夜路的话,手电会比煤油灯要方便些。”她简单地猜测其中的用意,并将清单递给了王芳。
这个回答,或许也是情理之中的。
望着上边写的手电电池,纱布,还有铁锤、凿子。这些都是村子里用来凿山修路要用的工具,而这也让王芳看了不禁头疼。
“这些东西在县城也能买得到嘛,何必要大老远从金华带回来嘛。要我说,直接去买雷管,把挨着路的那些山壁给炸了还快些。”
“那肯定是不行的,贸然用炸药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而且咱们村里的路,凿山的工程量也没有到要用填雷管炸药的程度。多买些铁锤和凿子,也差不多了,大家伙儿努把力最多两三个月的功夫就能凿完了。”
“两三个月,刚好又是最热的时候。”王芳嘟囔着应了一句。
也不知道她在想着什么,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清单上的内容。
“芳芳,你有没有想买的东西啊?要不写在这上面,到时候我给你带。”
她思来想去也没想到自己想要什么,顾怜秋也只好以到了市场里自己看着买了。
按照原先的预定时间,这一批的蚕丝本是在四月十号左右送到金华去的。可由于连续半个多月的阴雨天气,而耽搁到了下半旬。
这一趟的行程,在村民们拉着板车将近千斤的蚕丝送到县城的火车站后。顾怜秋叫上了丈夫徐共伟,以及王春元等六位清水村的村民,将装着蚕丝的二十多只筐子办理了托运。因为货品过多,车站的工作人员没有同意他们再像从前那样直接挑上车厢占用狭小的厢道。
在抵达金华后,为了保留大家的精力,顾怜秋让大家将筐子放在了车站门口。而她则和丈夫先行去了市场找沈明贵夫妻俩。
或许是苦等了太久,而且又没有便利的联系方式。见到顾怜秋夫妻二人的到来,沈明贵便握着他们的手没有撒开,生怕他们跑了似得。
“怜秋哇,你们是不知道,我家老沈呐这几天一得了空,就跑到出站口那儿杵着,眼巴巴的等着你们来呀。”
顾怜秋微微一怔,就在她刚想解释村子前段时间遭受洪涝侵袭的情况时。沈明贵却翻了个白眼,抢先开了口。
就像林茹说得那样,郁闷了几天的沈明贵,此时此刻的心情也舒朗开来,但他还是以埋汰的口吻,回应了自个儿媳妇儿的玩笑:“你不也天天愁着,念着怜秋她们咋还不来嘛。”
“沈叔,林姨,真是抱歉啊!其实我们是想十号过来一趟的,没成想这段时间我们那儿连下了十来天的雨,还发了场大水。原先修的路很多地方都冲毁了,大家都忙着去修路了,所以就耽搁了几天。”
“路冲毁了啊?我就说嘛,掐着日子算你们应该早来了。唉,能来了就好,拖几天也没事儿。等你们村儿修完路了,通上电了,到时候咱们就能打电话联系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干瞪着眼睛啦,哈哈!”
顾怜秋没有过多去聊乡里这场涝灾的情况,转而岔开了话题,叫他们帮忙去市场找几个熟悉的独轮车师傅。一听他们带来了近千斤的半制品,也让夫妻俩为之一惊。
“这么多?这可快赶上第一年全年的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