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玄德TXT > 七百六十五 这好像就是改朝换代(第1页)

七百六十五 这好像就是改朝换代(第1页)

东汉帝国发展到后期,那交通状况不说四通八达,也能算是四分五裂。

很多地区的道路甚至都是人走出来的,根本没有规制道路。

这一时期,国家的交通真的出了很大的问题,随着中央朝廷的日渐混乱,朝廷对道路的养护无限接近于自由放任,一些重要的道路一旦出了问题,官员上任的路线都能被堵塞住。

尤其是益州这种地方,道路一旦被堵塞而找不到责任主体去全力修缮,外面的人若想要进去,那被堵住两三年无法前进都是很正常的。

比如原时间线上的荀攸,就因为道路不通无法进入益州出任蜀郡太守,就这么无法前进,整整在荆州被堵了三年多。

官员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呢?

遥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提出要修建十条大驰道,从国都通往各地,那是很明显的看到了交通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同时,帝国时代也有帝国极壁的说法,即从国都派遣军队出兵,三个月之后军队所能抵达的地方,就是帝国的统治能力极限,超出三个月的距离,将不再是帝国能够统治的地盘。

但这对于一个帝国来说不是绝对的。

所以如果国内交通状况相当糟糕,那么帝国极壁就会相对应的缩短,正常三个月能抵达的地方都抵达不了。

如果国内交通状况优秀,道路四通八达,那么帝国极壁范围也会相对应的增加,帝国的地盘也会相对应的扩大,甚至到了一个难以相信的地步。

所以交通问题是重视刘备非常重视的事情。

建安三年的时候,他就开始规划汉帝国自己的大驰道建设计划,他也打算从雒阳开工,修建一些大驰道,修到那些难以管控的边关去。

更遑论他还有提前修建南北贯通大运河的想法,为了应对二十年之后将会到来的小冰河气候。

所以工部存在的意义相当重大。

谨慎思考之后,刘备决定安排原先担任光禄勋的阎温出任工部尚书,由他主持全国的工程力量,负责为大汉第三帝国的统治增加砝码。

政治方面最后的改革在于尚书台改造而来的内阁。

之所以不沿用尚书台的名称,是为了避免尚书台因为其传统而快速成为侵夺八部职权的部门。

尽管刘备熟知这种部门建立之后逐渐发展壮大从而侵夺职权的事情,但是他依然不希望内阁那么快速的成为完全体巨无霸。

在他的规划里,至少在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内阁都会被他用作培养优秀的年轻官员之用,而一旦他们的年龄上升,就会被安排到八部当中从事具体政务的管理。

相当于是皇帝亲自培养自己的亲信班子用以掌控权力,所以,内阁的重要性要不了多久就会被人们意识到,从而对此产生追捧,不经意间提升内阁的实际政治地位。

历史上这样位卑权重的部门其实屡见不鲜,且屡屡成为重要实权部门,内阁并不唯一。

类似内阁的部门在中国历史上诞生很早,一般最初都是以皇帝亲近的机要部门的身份出现。

其主要发展壮大的原因便在于距离皇帝近,很容易通过皇帝的权威而成为响当当的权力部门,轻松获得一些本不属于该部门的权势。

但是对于一个不设置丞相的集权皇帝来说,天下政务又实在是比较沉重,没人帮忙的话,没几个皇帝能和老朱一样有那么强的精神力和生命力。

刘备自觉没有朱元璋那么强悍的精神力和生命力,所以他还是决定要设置内阁。

他把原先大将军府中那些还没有外放的帮他处理政务的属吏们全部拉到内阁之中,成为内阁阁员,就那么简单的换了一块牌子,运行起了整个皇帝的秘书部门——内阁。

他没有给内阁定什么首辅、次辅、群辅之类的职称,一概称之为阁员,内部的唯一领导就是皇帝,仅此而已。

至于这个部门未来会不会成为什么权倾八部的超级巨无霸,刘备是不能提供任何保证的。

但是他知道,不管是古代国家还是现代国家,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存在能够一劳永逸的万世之法,指望一个政策通行万年,解决全部的隐患,纯属痴人说梦。

不管什么政策,未来一定会陷入混沌之中,被人为破坏,最后以改革或者废除作为结果。

唯一的办法就是人自己求变、求上进、求发展。

人是唯一的救赎之法,人也是最大的毁灭源头,世上的事情就是那么矛盾,刘备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做到当下最好。

什么最适合当下,就选择什么,至于未来,那就要看时代的发展了。

军部虽然身在八部之中,但是却是八部之中唯一一个军事部门,专司军队的后勤事务,并且还要负责为军队统计功勋,如果说选一个完全不了解军事的人,那是不合适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