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防盗 > 第二十九章 儒学就是如此(第3页)

第二十九章 儒学就是如此(第3页)

熙宁变法时,曾布就一度,被王安石、吕惠卿引为知己。

等到市易法时,才发现原来大家根本不是一路人。

王安石、吕惠卿,想要做的是开源,尤其是吕惠卿,急于求成,追求简单粗暴的短期财政盈利,以求在短期内作出成效,堵住其他人的嘴!

但曾布呢?

他受到乃兄曾巩和老师胡媛的影响,实际主张的是开源节流,以节流为主,市易法在他看来,实在是粗暴了些,也实在是短视的过分!

如今,被他得到了机会,自然要悄咪咪的塞些他的个人见解进去。

于是,不过一个时辰,曾布就已经挥毫而就,写出了洋洋洒洒数千言。

皆是针对于延安郡王在那春秋谷梁传上,所圈注的字句的见解和提出的疑问的回答。

为了照顾那位小皇子,也为了照顾高太后。

曾布在很多地方,都说的很直白、简洁,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词汇和堆叠的文字。

待到书成,曾布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遗漏和错字,也没有犯忌讳的文字后,才对帷幕后的高太后奏道:“臣布谨奏皇太后殿下:皇子延安郡王,所圈注之《春秋谷梁传》及其贴条文字,臣已谨注条目,乞皇太后殿下过目!”

高太后当即命人取来曾布所书文字。

然后对照着延安郡王的书册,一一阅读。

只是看了一遍,高太后就已经大喜:“学士学问,果真渊博,老身敬服!”

曾布所写的文字,直白且简单。

至少,高太后是看懂了,而且,高太后还觉得很有道理。

事实上,其实,曾布若将王安石对春秋的见解,掩去署名,拿来给高太后看,结果也是一样。

儒学就是这样的。

大体脉络,一脉相承,只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只在道义上,见解不同。

最好的例子,就是春秋三传。

谷梁、公羊、左传,皆是解孔子春秋之经,也皆为对孔子所著春秋的再注释、再解释和再阐发。

可这系出同源的三传,在道义和立场上,却几乎是三本书。

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根本不清楚,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弯弯绕,更加不会知道,在过去,为了这些细节的差别,儒生们几乎打出了狗脑子。

祖师爷都已经打好样了,徒子徒孙们,那里不会学?

自庆历兴学运动后,大宋文坛,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思想碰撞的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只不过,这一次,所有人都在打着孔子孟子荀子贾谊杨雄的旗号,来为自己张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