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神农有一次走在山间小道上,突然看到路边有一条赭鞭,于是捡了起来,随便往路边的草丛中一抽,嗨哟,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赭鞭刚接触到草丛,神农就顿觉恶心,如同中毒一般,想要呕吐。于是他赶紧将鞭子扔在地上,还没等鞭子脱手,怪事又发生了,当赭鞭碰到另外一片草丛时,神农立马又感觉神清气爽,一反刚才的中毒症状。
碰到这样奇怪的事情,神农肯定要好好研究一番的。最后他发现,原来赭鞭碰到的两处草丛的性质恰好相反,一种有毒,一种能解毒。他这才晓得,原来那赭鞭是一条能够鉴定百草性质的神鞭。神农高兴极了,一路上不停挥动赭鞭,抽打草木,辨别药性……
不管草药的性质是被神农用嘴巴品尝分辨出来的,还是用鞭子抽出来的,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使用草药的鼻祖,将神农尊为“药王菩萨”。
神农还是一个热爱环保的植树标兵。
话说神农在采药尝草的过程中,曾在南方一座大山中居住了数年,除了每日寻药尝草外,还坚持植树,到他离开的时候,他亲手种下的树木已经长成了茂密的森林。有一天晚上,月亮升起。月老见原本像三毛的脑壳一样没几棵树的山,如今层层叠叠的树木密不透风,于是询问乡民,原来是神农在采药时植树造林的结果。月老感慨万千,心想之下,自己在月宫中植树千载,熬得头发都白了,才种出一棵歪脖子柴火树,而神农一个凡间小儿,竟有如此济民之心,不畏艰辛,植得大好森林,德行甚好,值得崇敬。自此,每当月亮行至大山南侧天门垭上空时,必停留片刻,以示月老的敬意。后来,人们称此峰为“停月峰”,并将那座大山命名为“神农架”。
神农架常有野人出没。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多次有人声称目击到野人。最早是一个村民,他进山砍柴时,一个红毛野人突然出现在他眼前,要跟他亲密接触,把这个汉子吓坏了,挥舞着柴刀大叫而逃。虽然后来人们在山上又陆续发现野人的毛发、脚印、粪便等,但再也没人亲眼见到过野人。
神农架野人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他们会不会是当年神农在此采药时留下的一支后代呢?
女大不中留——炎帝的三个女儿
炎帝神农带头遵守女娲制定的婚姻法,平生仅娶了听?(yāo)一位妻子。
《山海经》说:“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这里的赤水,估计是现在的红海一带,那里出靓妞是远近有名的,荷马史诗里那个坑城坑国的美人海伦就是那旮旯出来的。想必有了如此绝色佳人,炎帝老儿也没得精力花心了。
炎帝和听?育有一子三女。
儿子叫柱,大女儿叫季仙,二女儿叫瑶姬,三女儿叫女娃。柱后来成了一个部落的酋长,关于他的故事,史料上没什么记载,倒是三个女儿的经历都比较离奇。
大女儿季仙生性好动,像个假小子一样,平日里不好好待在闺房里学点针织绣花之类的女红,在外面到处乱跑。小时候就喜欢跟男孩子混在一起,干些上树掏鸟窝,下河摸泥鳅之事,长大后更不得了,居然跟炎帝的一个部下私奔了。
话说神农即帝位不久,天旱不雨,禾苗枯槁,面临绝收。在此之际,出现一位容貌古怪言语颠倒的“野人”,衣着极为后现代,上着草披肩,下系皮条裙,蓬头光脚,指甲如利爪,浑身覆盖黄毛,手拿柳枝,狂歌劲舞,自称名叫赤松子,在王屋山修炼多年,跟随赤真人南游衡山。真人时常化为赤色飞龙,他也变化成一条红彤彤的虬龙跟在后面。因赤松子能随风雨上下,于是炎帝任命他为雨师,主管施行甘霖。
这赤松子就是将季仙拐跑的那个家伙。这么一个黄毛利爪的怪龙,换做今天的mm见了,定保吓得花容失色连声尖叫,搞不懂季仙怎么就偏偏就看上他了。
古人的审美标准虽说和今人不完全一样,但好歹也不会差距如此之大。那季仙既然死心塌地赖上这么一个人不人怪不怪的家伙,一定另为蹊跷。
事实上的确如此。
这赤松子除了能够施雨外,还有一项奇特的本领,据说他常常服食一种名为“水玉”(一说水玉即水晶)的药物,能跳入熊熊燃烧的烈焰中,不仅纤毫无损,还能随烟气上下。后来脱胎换骨,成了仙人。赤松子成仙后,落户昆仑山,住进西王母曾经住过的石屋。每当风雨来了的时候,赤松子身轻如羽,在那高山峡谷之间,随那风雨云雾上下往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赤松子成仙,苦了季仙。
不见了雨师,季仙好生想念,得知赤松子成仙到了昆仑,一颗心也跟着飞去了昆仑,茶饭不思,郁郁寡欢。某日,季仙不辞而别,循思念的方向而去。季仙这一别,杳无音信。想必后来也经过一段服玉焚身的过程,羽化成仙,和赤松子做了神仙眷侣。
作为史上最早的追星族,季仙得成正果。炎帝的二女儿瑶姬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瑶姬生得花容月貌,性格温顺,人见人爱,天下男子个个都以娶了瑶姬乃祖上烧了八辈子高香的艳福。可是红颜薄命,这瑶姬刚到出阁的年纪就夭亡了。
这姑娘死了也自觉委屈,尚未替大伙儿办点实事,也没能在父母膝下尽番孝心,于心不甘啊。于是,她的精魂,就去那姑瑶之山,变做一株瑶草。这瑶草的叶子长得茂盛,层层叠叠,开黄花,结的果子像菟丝果一样,谁要是吃了这果子,就会变得十分漂亮,逗人喜爱。
只是今天没了这种果子,否则,天下诸多盼着自己容貌美丽的女子,也不用花大价钱去做美容手术,忍受挨刀子的痛苦,还要冒那毁容的风险。
瑶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后来,天帝哀怜她的早死,就封他到巫山去做了*之神。早晨她化作一片美丽的朝云,自由而闲暇地游行在山岭和峡谷之间;到黄昏她又由云变为潇潇的暮雨,对这山水发泄她的哀怨。
巫山自从有了女神后,一度成为文人笔下大肆渲染的对象。
战国时楚国大夫宋玉,也就是那个大骂登徒子好色,大赞自己如柳下惠般高尚正直、不为女色所动的极度自恋的小白脸,为了讨好楚襄王,绞尽脑汁写出《高唐赋》和《神女赋》来拍主子马屁。这两篇辞赋是姐妹篇,上一篇主要描写景色,用华丽的语言、磅礴的气势描写巫山地区的山水风物,展示出一副美丽壮观的原生态自然画卷;下一篇则主要描写神女,宋玉那小子用细腻的笔触将神女描绘的无与伦比,美得无法再美了,连维纳斯、海伦见了都要自叹弗如,那什么毛嫱西施之流相比之下简直就是土鳖。总之,神女那个美啊,足以让天下男人集体发懵,哈喇子长流、鼻血狂喷。
当然,光写点景色和美女,算不得拍马之作。这里面还是有故事的。
在上篇《高唐赋》中,宋玉对楚襄王讲了他老子楚怀王与神女的瓜葛。说是楚怀王曾到高唐游玩,玩累了,大白天就睡起了觉,还做了一个梦,也就是白日做梦,还是个春梦。梦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我是巫山之女,听说您来高唐旅游,特地前来伺候您。”说白了就是陪你睡觉(原文写得很雅致:愿荐枕席)。于是,楚怀王在梦中跟神女有了一腿。这女子临走之前还留下了一句:“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一句里就产生了三个成语:巫山*、朝云暮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