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辉早已经了解了小鬼子的动向,把自己队伍重新编排了一下!
齐齐哈尔方向,孙峰任旅长,四旅,四旅的主力依旧是四团5000人的大团,五团5000人,五团由预备团组建而来,训练不错,只是没有实战经验!
牡丹江方面,吕修任二旅旅长,二团在一团和自己的补充下已经是7500人的大团,预备团组成了3000人的七团,而阮捷的独立旅4000人由彦强统领,说来也搞笑,独立旅虽然是旅的编制但是人数却没有张明辉的团多,所以了阮捷之前并不知道帽儿山的情况,知道了过后还是有些汗颜!不过这些不重要了,只要是打鬼子的队伍,管他编制是怎么样呢!
哈尔滨方向人数就更多了,小五任一旅旅长,一团3000人,预备团组成八团2700人,新一团5700人,其中张明辉安排了丁山做了新一团的团长,三旅中李保齐任旅长,其中三团5000人留守帽儿山和哈尔滨,其中独立支队1000人留守尚志市。
另外工兵团4000人,炮兵营4000人,警卫连、迫击炮连、机枪连都在哈尔滨。
佳木斯方面,既然作为了大后方,同样的错误张明辉不会犯两次,他不希望帽儿山的悲剧重演,所以了辎重团人数突破4000,张明辉在全军组织了一个防卫大队1000人的队伍留守佳木斯,机关、医疗都全部搬到了佳木斯,家眷随部队转移佳木斯!
在小鬼子攻击平津的这个时间里,张明辉和杨竟成等人当然也没有闲着,为了给平津方面减少压力,张明辉下达了各种作战任命,只是没想到平津还是丢得太快了!
由于全面抗战的爆发,小鬼子在中国战场上突入的兵力也是越来越多,攻打平津的人数就是6万,而那些留守的小鬼子人数肯定更多,起码在30万以上,当然1938年后在中国战场的小鬼子从来没有下过100万,多的时候可以说达到700万(这个数字可能有些不准,但是资料是这么记载的!)
为了减缓平津方面的压力,张明辉下达了对小鬼子进行多方面打击的命令。
齐齐哈尔方向对白城进行打击,哈尔滨方向对松原进行打击,牡丹江方面对敦化进行打击,当然这都只是开始……
1937年7月11日,日本内阁决定兵分五路,进攻平津。
第一路:原华北驻屯军、河边正三步兵旅团;关东军第11独立旅团,即铃木重康独立混成旅团,由热河兵出古北口,在北平北郊待命。
第二路:东条英机统率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即酒井镐次旅团,也由热河向北平推进,攻占北平沙河镇;
第三路:川岸文三郎的朝鲜驻屯军第20师团,沿山海关,向北平以南地区进犯;
第四路: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自日本国内,循海路赶赴华北,配合海军在塘沽登陆;
第五路:安藤三郎的第2飞行集团,20架飞机飞抵天津。
面对6万来袭的日军,宋哲元率领第29军仓促防御。
7月31日,**终因寡不敌众,致使京津两地沦陷。之后,日本拟定进一步战略:
第一,沿津浦路进攻,策应对上海、华东等地;
第二,沿平汉路南下,夺取中原,进逼华中、长江;
第三,沿平绥路西进,占领山西,控制整个华北。
日本蓄谋已久,仰仗强大的军事实力,偷袭平津得手,却走向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中国守军不畏强敌,奋起抵抗,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立了首功。
平津抗战之前还能勉强抵抗住小鬼子的进攻,可是在七卢沟桥事件后,1937年7月28日爆发南苑之战,中日两军全面交火。日军陆空联合部队向驻守在南苑的29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发起了全面进攻。南苑之战是平津抗战的转折点,这一战,中**队不但折了两员大将: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抗日战场上,最先殉国的两位将军),而且南苑的失守,迫使29军当晚开始撤离北平。从此,北平和天津开始了八年的沦陷生涯。
南苑之战中29军军训团固守西南角,他们在佟麟阁率教导团赶来增援之前,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923名学生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伤亡十倍于日军。这些死在肉搏战中的学生兵,都是北平各大学、中学的学生,多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来投笔从戎的,学兵团的主官,也是原黄埔军校北平分校的学生。他们年轻,尽管很多人连枪响要卧倒都不知道,却以十条命换一条命的代价和日军拼了刺刀。无怪乎当时的北京报纸刊登消息:“29军军事训练团学生兵英勇抗敌,全团覆没,壮哉!”
从战后的情况来看,七七事变的爆发,有一定的偶然性,当时日军并未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日军直到20日才做好全面占领平津的军事部署。但是,此事又有必然性,因为地处北平南方咽喉的卢沟桥和宛平县城,一直是日军窥伺的重点。日军多次挑衅,以图控制这个要点。
日军控制宛平,意味着切断北平守军最后一条自己控制的对外交通,此后,北平的中**队无论补给还是调动,都必须在日军的刺刀下仰人鼻息。那样,宋哲元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只在北平部署象征性部队,主力南撤,其实是将北平天津拱手让出。那他这个失去地盘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也就当到头了。要么,依然在北平作“土皇帝”,条件自然是做日本人的傀儡了。四面无路的29军那时即便想反抗也不会有机会。
当然,以日军的想法,能够制造摩擦,发个声明吓退中国守军是最佳结果,九一八的成功使日军对此很有信心。这也是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二等兵志村菊次郎,10点30分被认为失踪,12点15分归队,此人1944年在缅甸被新一军孙立人部击毙)为由挑起冲突,而丝毫没有收敛意识的原因。日军未作全面战争的准备,不是它不想获得北平天津,而是它认为根本无须兴师动众。
但是,日方后来承认,对29军敢于反抗的思想准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