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当时就懵了。
我特么就撑了下门,你给我出两幅画面?
再说了,木门也不是文物啊!
融合佛指舍利也两个月了,秦立早就总结出了经验。
非文物,无画面。
要不然,他天天开机车,还拿这拿那的都能被金手指的画面功能给烦死。
他曾怀疑,是不是佛指舍利是文物的关系,所以,它只对文物感兴趣?
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具体原因,他也搞不清楚。
却见其中一个画面,应该是个木制品加工作坊。
里面的工人们全都身穿明代服饰,手持工具,对木头进行切割、刨平、制作榫卯(sun mao,三声)结构等工序,而后由专门的工人,对打磨好的木块进行拼接,制成盒子,打磨工整后运到一个地窖里。
地窖竟然也是个加工空间,有工人将那些制作好的木盒依次摆开,为木盒上漆,漆有两种,一层覆一层,如此反复上百遍,整个制作过程长达百余天,等彻底干燥之后,又交给下一道工序,运上地面。
又是一个单独的制作空间,工人交接后,有工匠以白灰笔在木盒表面上绘出各种图案,而后手持刻刀,根据画好的线条进行剔刻,一件件精美的木制容器就被加工了出来……
“原来不是制作木门的画面……”
“我就说嘛,木门又不是文物,怎么可能会有画面。只是,实在想不到,这个木门里竟然藏有两件文物!”
秦立已经知道了那些工匠制作的器物是什么:漆器!
漆器是指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
生漆即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液汁。
华夏漆器是华夏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一般髹(xiu,涂的意思)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
用大白话讲,就是用黑红两种生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利用剔刻、描金、填漆、点螺、戗金等工艺对器物进行精加工,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华夏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
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shangzhuo)刻镂”的漆艺。1973年豫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漆。
西晋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夹纻(zhu)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所谓夹纻是以漆灰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而坚牢。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种种因素使工艺美术也随之发达,漆器随之大放异彩,呈现出华丽的风格,漆器制作技术也往富丽方向发展,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的技法在当时极为盛行。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饰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时不仅官方设有专门生产机构,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漆器所制作的器皿,样式多且富变化,造型简朴,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之美。一般而言,宋代漆器以素色静谧为主。
明代时期的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
清代漆器也很兴盛,尤擅描金工艺,雍正与乾隆时期将扶桑莳(shi)绘工艺与中国传统描金工艺相结合,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清代描金漆器,“乾隆款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就是这类的典型。
“工序如此繁杂,难怪漆器有集美大成者之称。”
秦立曾在那些图册中见到过漆器的照片,当时好奇,特意搜过关于漆器的信息,只是一直不曾得见,没想到,在这里给碰到了。
随即,他望向另一幅画面,是典型的制瓷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