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捡漏我的财富全靠摸免费阅读全文笔趣阁 > 第一百一十章 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第1页)

第一百一十章 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第1页)

场景是很典型的烧瓷场景。

众多身穿宋服的制瓷工人们,制胚、拉胚、塑形,印花、施釉……

一切都没什么特别,和以往见到的制瓷场景都一样。

直到,施釉完毕,制瓷工人们将那些瓷胎装入用来阻挡火焰的匣钵时,秦立终于发现了不同。

那些制瓷工人竟然将瓷胎倒放进了匣钵。

并非像曾经看到的那样,瓷器敞口朝上,而是敞口朝下。

“原来这就是覆烧法……”

秦立心头恍然,以前他在通读华夏瓷器史时,看到过有关覆烧法的介绍,但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如今看到脑海中的一幕,终于对覆烧法有了清晰的认知。

覆烧法是瓷器烧造的方法之一,与正烧相对,也称反烧或伏烧,是把碗盘一类坯件反扣在窑具的支烧方法。

覆烧分为釉口覆烧和芒口覆烧。

所谓釉口覆烧,即口沿留釉的覆烧方式。

釉口覆烧分两种。

一种是无匣覆烧,即在支烧台上置齿形垫圈,碗坯反扣在支烧台上,垫圈或垫饼顶住碗的内心,在朝上的碗底上置放一个垫具,然后依次反扣,如此重复可叠5至10层。

因为这种烧制方法需要瓷胎直面燃火,易对瓷器表面形成各种影响,宋代之后便不再使用。

另一种为砂垫覆烧,方式是以碗形支托为底,以五、六堆砂堆为间隔置于倒扣的碗足上,依次类推,其口沿悬空,故口沿有釉。

所谓芒口覆烧,即口沿不留釉的覆烧方式。

芒口覆烧最早见于南朝洪州窑,采用对口烧方式。北宋芒口覆烧起源于定窑,最初是多级碗形、盘形覆烧,用来覆烧规格大小不一的器物,后来又发明了筒形匣钵支圈覆烧,大大提高了装窑量,但这种烧制方式易留下粗糙的芒口,从而导致了覆烧工艺不能持久,在南宋时期逐渐走向衰亡。

芒口是一种烧造工艺缺陷,特征是口沿无釉,露出胎骨。

定窑之所以从高高在上的御瓷到被皇帝嫌弃,就是因为芒口,而定窑的消亡,也跟芒口有关。

另外,秦立还发现,这次制瓷工人所使用的匣钵不一般。

匣钵即用来装瓷胎的容器。

以往,他在脑海画面中看到的匣钵,呈筒状,内部为光滑直壁,瓷器放入其中,会直接与匣底接触,因此需要在底层扑一层垫砂或者垫圈、支钉之类。

而这次的匣钵,呈扁圆状,内圈底部带有如同钩子一般的凸起,磁盘倒放其内,口沿刚好卡在‘钩子’上,无需垫圈支钉之类。

将这些扁平状的匣钵依次摞起,就如高高的蒸屉,制瓷工人们将这些‘蒸屉’抬入窑口,就开始了烧制……

“这种匣钵恐怕就是定窑发明的组合式筒形匣钵,当年在宋时还大力推广过,使得瓷器产量得到爆发式增长。可惜,成也芒口,败也芒口,这种烧制方式最终还是消亡了……”

看到这里,秦立心头已经有了判断。

这个白釉印花纹盘根本就不是什么仿定,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定!

其时代为北宋!

“虽然定窑瓷器如今在市场上表现不佳,但当年能作为御器存在,绝对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美,价值绝对低不了,大几百万不敢想,但小几百万肯定还是有的……”

秦立心里很高兴,没想到在普货之中竟然找到了漏网之鱼。

虽然这个鱼不够大,但总比空着手强。

正此时,店老板去而复返,手里还拎着一个铝合金方箱。

秦立一眼就看出,这个箱子是银行送的,跟他手头的那一个铝合金方箱简直一模一样。

“三位老板,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

店老板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脸上挂着歉意的微笑,点头哈腰,给三人赔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