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真灵九变完整版 > 136 第136章 赈灾妙计(第1页)

136 第136章 赈灾妙计(第1页)

第136章赈灾妙计

古旧院落,正是郑板桥治下的十笏园。这儿清静异常,竟然没有游人。

方程前面引路的清瘦小老头就是郑板桥。

灵人修还真有着通天彻地的奇才。

郑板桥回身看一眼方程,指着园中一处圆形门口,向方程介绍此处园景之妙。

“高大人,请这边看。从此处,向园内望去,园子虽小,景致却有味道,十笏之大,构思如此精妙,和苏州园林有一比。”

高大人?方程检索历史传记,寻出此节来。

原来,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燮调署潍县。

潍县位于山东东部,此地虽然特产丰富,商业繁茂,但郑燮到任时正值连续干旱,疫灾流行,前任县官上任不到一年就溜走了。

郑燮把对灾民的同情变为实际行动,打开官仓,让饥民写借条领米。

还把县内大户逐一登记,命他们轮流开厂放粥,更查封囤积居奇者,责令平价出售。

他又从长考虑,以工代赈,既以合法手段运用库粮,解救民饥,又为明年收成打下基础。

同时,他还带头把自己的“养廉银”献出,以与民同苦。

可是,次年潍县仍然大旱,乾隆皇帝只好派刚拜相的文渊阁大学士高斌亲到山东放赈。

高斌与郑板桥早在扬州时就相识,此时相会于山东,自然不免有诗词酬唱。

官场考试,方程变身高斌,钦差大臣是有着生杀大权。

位高权重不说,更是作为乾隆皇帝的钦差,到山东放赈。真是天赐良机,要考验方程的杀伐果断。

方程顺着郑板桥的手指,看了看十笏园小巧精致的景观设计,点点头。

作为皇帝拜相后的高斌,到了地方自然既要检查工作,也要观赏风景,品尝当地名吃,享受些风花雪月,接受些地方土特产的礼敬。

郑板桥虽称清廉硬骨,却不能免俗,准备了这些之外,更比接待其他大员多了一项,诗词酬唱,风花雪月之中的最高境界。

高斌大人与郑板桥惺惺相惜,互敬互让,倒也显得和和气气。

至于,十笏园清园,加强守卫,郑板桥也任由手下例行公事。

他与高大人乐享其成,省去俗人吵嚷打扰。

两位毕竟都是名人,借机讨要诗词歌赋书画的巴结之辈少不了。

如果他们肯捐助救灾,赠些笔墨与他们,倒也没有什么。

此时,清静不容打扰,两人谈兴正浓。

他们交谈的内容,却不是什么风花雪月,是事关民生的救灾济困之事。

救灾济困的面上工作,该做的全做过了,郑板桥尽心竭力地做过了。

人尽其心,剩下的就要看天意了。

他最挠头的事情,还是尽管自己带头捐出“养廉银”,并亲自上门向富户动员,发动他们集资赈灾,而且还把自己的笔墨相赠。

可毕竟是杯水车薪,更有数户与朝中大员有着深厚背景的富豪根本闭门不理,关门谢客。

朝中此番派高斌下来赈灾,也只是调拨些让老百姓活命的粮草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